澄空下的奏鸣曲(下)(3/21)
,骨子里有着不容撼动的原则和决绝。
大一的最后一段时光,楚亦心仿佛又变回了初校园时的那个
孩,甚至更甚。
她收起了所有苏晚送给她的、带有明显痕迹的物品,或将它们锁进箱底。她重新穿回了那
些宽松、色调偏暗的棉质长裙和针织衫,将自己包裹得更加严实,仿佛要筑起一道无形的墙,隔绝外界的一切窥探和可能的伤害。
她变得更加安静,几乎到了沉默的地步。在宿舍里,她常常只是安静地听着夏玥活力四的分享、林星萌软糯的絮叨和顾知遥冷静的分析,自己却很少参与。只有当话题不可避免地偶尔触及恋
或艺术时,她的眼神会瞬间黯淡下去,流露出一种难以掩饰的伤痛,随即很快又恢复成一潭
不见底的静水。
她重新抱起了她的尤克里里,但弹奏出的旋律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忧郁、碎,充满了未尽的哀伤和迷茫。她写下的诗句里,也不再有任何温暖的光影,只剩下冰冷的意象、断裂的节奏和关于背叛与遗忘的诘问。
那种原本就存在于她身上的神秘和文艺气质,因为这份沉重的伤痛而变得更加浓郁。她常常一个独处,去图书馆最偏僻的角落,或者在天台看着
落发呆。她身上笼罩着一层
眼可见的忧郁色彩,让她显得更加脆弱,却也更加令
难以接近。
夏玥和林星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不知如何安慰。她们只能笨拙地拉她一起吃饭,在她偶尔露出恍惚神色时,故意讲些笑话岔开话题。顾知遥则会默默地在她桌上放一杯热牛,或者分享一些关于“
感创伤后心理重建”的冷静但有用的文章链接。
楚亦心感激室友们的关心,但大多数时候,她选择独自消化这份痛苦。她像一只受伤的蚌,紧紧闭合了外壳,独自在黑暗中用眼泪和时间磨砺着那枚名为“成长”的沙砾。
大一学年,就在这种低气压的氛围中走向了终点。
期末考试的紧张暂时分散了一些注意力。楚亦心将自己投到复习中,用一种近乎自虐的专注来麻痹自己。成绩出来,她考得不错,但脸上并无多少喜色。 打包行李准备回家时,楚亦心看着那个装着与苏晚有关回忆的箱子,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没有打开,只是将它推到了床铺最
处。
夏天的阳光炽烈地照耀着澄空大学,到处都是拖着行李、互道再见的学生,空气里充满了假期的欢快和对新学年的期待。但这一切似乎都与楚亦心隔着一层玻璃。她安静地收拾好行李,与室友们告别。
“暑假好好休息,出去散散心。”夏玥用力抱了抱她。
“亦心姐,要开心一点哦。”林星萌小声说,眼里满是担忧。
顾知遥递给她一本书:《心的重建》。“理分析有助于
绪疏导。”她的语气一如既往的平静,却带
着关心。
楚亦心一一谢过她们,脸上努力挤出一丝微笑:“谢谢你们。暑假快乐。” 坐上车,离开校园。楚亦心最后看了一眼这片承载了她最初梦想、极致甜蜜与最痛苦的地方。苏晚带来的那段时光,如同一个过于绚烂也过于残酷的梦,梦醒了,留下的是一个更加封闭、忧郁,但也或许在伤痛中悄悄沉淀下一些东西的楚亦心。
大一的篇章翻过去了,带着一道刻的、尚未愈合的伤疤。未来的路会怎样,她不知道。她只知道,那个曾经毫无保留、全心依赖和
着的楚亦心,有一部分已经永远留在了那个夏天,留在了那间充满松节油味道的画室里。剩下的,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去学习如何重新拼凑,如何带着伤痕,继续前行。这个夏季的终章,并非结局,而是一个沉重而悠长的休止符。
回到老家的暑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度过。熟悉的街道、安静的房间,反而更容易让回忆乘虚而。楚亦心
知自己不能沉溺于自哀自怜中,那只会让伤
溃烂得更
。她需要做点什么,用新的东西填充时间和大脑,哪怕只是为了暂时麻痹。
一天,她在街角看到一家琴行的暑期吉他班招生广告。尤克里里的音色过于柔软,或许更需要力量感和更丰富表现力的吉他,能宣泄出她内心那些无法用言语和诗句表达的郁结。她报了名。
琴行不大,弥漫着木的清香和松香的味道。她的吉他老师叫秦屿,是一个看起来比她大几岁的男生。他留着半长的
发,随意扎在脑后,眉眼清晰,手指修长有力,弹起吉他时有种洒脱不羁的魅力,但教学时却又意外地耐心细致。 第一节课,秦屿看着楚亦心明显有些心不在焉、甚至带着淡淡忧郁的神
,并没有过多寒暄,只是递给她一把木吉他。
“先试试手感,不用急着弹曲子。”他的声音温和,带着一种令放松的随意。
楚亦心抱着比她惯用的尤克里里沉重不少的吉他,手指笨拙地按着和弦,发出的声音涩而
碎。但她没有放弃,只是沉默地、一遍遍地练习着最基础的指法,仿佛在跟谁较劲。
秦屿靠在一边看着,没有打扰。他能看出这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