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花落时(10-16)(18/27)

她没有抬头,只低声回道:“它们……像是某种受控诱导下的再生尝试。甚至可能……不是病态,是变异。”

“你喜欢这些数据?”

她怔了一下。

然后抿了抿唇,点头:“我不确定它们是什么。但……它们不像病人,更像某种——过渡形态。”

“你是个很有敏感度的学生。”

胡彦生语气不重,却分外清晰。

她下意识垂下眼睫:“我只是在试着理解。”

“很好。”他答。

她并不知道,那一刻他目光里浮现的不是欣赏,而是一种极深的、带着确认意味的评估。

评估她的智力、耐性、感知阈值、依赖程度。

评估她——是否值得“向更深的研究层”引导。

层的走廊夜晚格外安静,风噪、交流声、电梯运行音都像被封印在外墙之外。

晚上七点,研究所大部分助理与研究员已离开。

整层只剩林初夏独自一人坐在副控台前,屏幕光落在她脸上,将她眼下的淡青色熬出一层透明的倦意。

她脱掉外套,只剩白衬衫单衣。衬衣是棉质旧料,贴在身上因微汗而略显折痕。她左手撑着脸颊,右手操控鼠标,聚精会神地整理数据。

那是一组三段神经回路图,0142-β至0144-γ。

她注意到这些图谱出现一种极其罕见的“前期分段生长”模式:像是未发育完全的胎体神经——却在成年人体内重现。

她一边做比对笔记,一边自言自语:“是返祖现象吗……还是药物诱导?不合理……”

她思绪飞快,但手指仍稳,手腕关节略微鼓出,骨节白净。

衬衫

口挽至手肘处,露出一截细长手臂,肌肉线条干净,腕骨清晰,完全是典型不做负重训练的学术型身体。

她并不知道,在3层上方,胡彦生正静静站在监控室,看着她屏幕上的每一行记录。

副控台的实时影像呈现在一块分屏监视器上,林初夏的专注神情、轻微咬唇的习惯、时不时推眼镜的下意识动作,被一帧帧记录在案。

胡彦生站在暗光中,眼神沉静,手指却悄然落在桌面,节奏缓慢地敲了三下。

像是一种确认。

他低声喃喃:“接受诱导反应良好……专注阈值极高……抗拒性未表现。”

晚上八点十五分。

林初夏伸了个懒腰,脊背轻轻拱起,发出一声极轻的脆响。她转头,发现胡彦生不知何时已出现在走廊尽头,倚着玻璃门,神情不明。

她一惊,连忙站起。

“对不起,我加班没有提前汇报……”

“你做得很好。”他说,语气温和,“你的细致超出预期。”

他走近她,步伐极轻。她侧身让出副控台空间,却不知为何有些紧张。

他站到她身边,俯身看她屏幕,手从她身后穿过,指尖点在图像左上角:“这里,你标错了。”

他的声音贴得很近,呼吸拂过她发根。

她一动未动,手心却悄然收紧。

“这里是‘轴突再生’,不是‘神经复线’。”他说着,另一只手不着痕迹地扶了下她背部,像是借助她身体稳定姿势。

她轻轻一震。

那只是极轻的一触,像衣料摩擦,带着科研空间中常见的“协作无界”味道。但她却感受到他指尖的温度——热而稳,落在她脊椎骨正中。

她屏息,低声答:“……我明白了。”

“不要太紧张。”他说,声音带着一点笑,“你很聪明。”

她不知怎么回应,只是下意识挺直背,避开他的指尖。

他收手,笑意不变:“我带你去高压样本室看一组动图。你应该会感兴趣。”

副控台的灯光熄灭后,胡彦生带林初夏穿过右侧走廊,进入编号“3-h”的深压处理区。

这是一道通往高压神经活性样本室的专属通道,只有两人份权限。

门内温度更低,空气比外层更加凝滞。墙面无窗,只有密集的监测光点嵌入天花板,如同数以千计的无形视线在注视。

一排排高压活体样本柜沿墙而设

,冷光照射下泛着铝灰色光泽。

柜体上覆盖一层极细微的水雾,是恒温压力差造成的结冷痕迹,若有若无,像某种生物低温呼吸的气迹。

“这是深层标本感应区,需要佩戴静电护具。”他说。

林初夏点点头,望着墙角那套白色实验专用防护装——全身型护衣,连帽式防污染眼罩,分体护膝与手套。

她刚伸手拿起,却在解扣时因不熟练而动作停顿。

“我帮你。”

胡彦生的声音平缓,却不容拒绝。

他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