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妈妈是税务员(3)(3/15)

在地面上的、细微的“沙沙”声。

妈妈开始有了新的习惯。她会在晚饭后,点上一盘蚊香,搬一张小竹凳,坐在我们家那扇朝北的窗户前,一针一针地,给我织毛衣。那是一件深灰色的毛衣,毛线是她托人从市

里买回来的,据说很暖和。她的动作很熟练,两根竹制的毛衣针,在她手里,上下翻飞,发出“嗒、嗒、嗒”的、极有规律的轻响。

我则坐在她对面的小书桌前,假装很认真地,在看一本从曾文静那里借来的、名叫《读者》的杂志。

那本杂志,比我们课本上的文章,有意思得多。有一篇文章,我印象很深,讲的是一个叫拉萨的、很遥远的地方。文章里说,那里的天,蓝得像一块刚被洗过的、干净的玻璃,云彩,白得像一团团的棉花糖,伸手就能抓到。还说,那里的人,都很信佛,他们会花上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用身体,一步一步地,丈量着去往圣城的路。

我当时就觉得,写这篇文章的人,一定是在骗人。天底下,怎么会有那么傻的人呢?路是用来走的,怎么能用身体去量呢?

我也是这样的人。想不通的事情,就觉得一定是别人在撒谎。

正对着那篇文章犯晕,肩膀就被人不轻不重地拍了一下。

是妈妈。她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放下了手里的毛衣针,站到了我的身后。

“又在看这些没用的闲书。”她说着,语气里,却听不出什么责备的意思。她伸出手,把我那本摊开的杂志,拿了过去。

她的手指,很长,也很白,因为常年做家务,指尖上有一层薄薄的茧。我看到,她今天,给自己的指甲,涂上了一层新的颜色。不再是以前那种张扬的、蔻丹般的红色,而是一种很浅很浅的、近乎于透明的肉粉色。ht\tp://www?ltxsdz?com.com ltxsbǎ@GMAIL.com?com<那颜色在灯光下,泛着一层温润的、像珍珠一样的光泽,让她那双手,看起来,比平时更多了几分属于女人的、不那么张扬的精致。

她拿着那本《读者》,一页一页地,慢慢地翻着。她翻得很认真,像是在检查我的作业。当她翻到那篇讲“拉萨”的文章时,她的手指,停了下来。

“拉萨……”她看着那两个字,轻轻地,念出了声。那声音,很轻,很轻,像在说一个她从未去过,却又在梦里,见过很多次的、遥远的地方。

她看着那篇文章,看了很久。久到她手里的那本杂志,都因为出了神,而微微地,垂了下去。

我看到,我们家那盏昏黄的、十五瓦的灯泡,光线从她的头顶,照下来,在她那头刚刚洗过的、还带着一点潮气的短发上,投下了一小圈柔和的、毛茸茸的光晕。她的睫毛很长,在眼睑下方留下了一小片扇形的、淡淡的阴影。

她就那么站着一动不动,像一尊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安静的雕塑。

我不知道她在那篇文章里,看到了什么。是那片像玻璃一样蓝的天空,还是那些用身体丈量着道路的、虔诚的人

我只知道,那一刻,我心里,忽然涌起一种很奇怪的、说不出的难过。

我忽然觉得,我妈妈,她也很像那些去往拉萨的人

她也正在用她自己的方式,用她那双涂着淡淡肉粉色指甲油的、漂亮的手,用那一针一线的、永不停歇的劳作,在我们家这间充满了烟火气和霉味的小屋里,沉默地丈量着她自己的、那条看不见终点的、去往圣城的路。

----------------

(12)

那件深灰色的毛衣,妈妈织了很久,从秋天第一片梧桐叶落下来开始,一直织到我们县城里下了那年冬天的第一场薄雪。

那场雪其实算不上雪,只是些细小的、像盐粒一样的冰晶,夹杂在阴冷的、潮湿的冬雨里,落下来一沾到地面就化成了水。

那天下午最后一节课,是数学课,教我们数学的,是一个姓王的男老师,刚从师范学校毕业没两年,人很年轻,脾气却很大。他最喜欢做的就是在讲台上,一边唾沫横飞地讲着那些我们听不懂的鸡兔同笼,一边用他那双鹰隼般的眼睛在下面巡视。

曾文静因为感冒一直在小声地咳嗽,王老师大概是觉得她的咳嗽声,打扰了他讲课的兴致,讲到一半,突然停了下来,死死地盯着我们这边。

“有的同学,自己不想听课,就不要影响别人!”他的声音,像一把生了锈的锯子,在寂静的、有些沉闷的教室里,来回地拉扯。

曾文静的脸,“唰”的一下就白了。她赶紧用手,死死地捂住自己的嘴,连大气都不敢出。可就在这时,她又忍不住,发出了一声压抑的、剧烈的咳嗽。

王老师的脸,瞬间就涨成了猪肝色。他拿起讲台上的一根白色的粉笔,想都没想,就朝着我们这边,狠狠地扔了过来。

那根粉头,擦着曾文静的耳边飞了过去,不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