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满座衣冠难相知、絮语鬼神、惊天奇事(1/2)
这位李双四十多岁,长得挺富态,他好像知道今天是文
雅集,却也没穿绸裹缎地出来,而是不伦不类地穿了一领道袍。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这个时代的道袍倒不是只有道士才能穿,文隐士也经常穿着。
不过裹在他胖胖的身上,却是看不出什么仙风道骨。
见到远处走来的这两个年轻,一个面如冠玉一身贵气,一个温润如玉一身儒雅,这个李双倒也认得,立刻过来招呼李宜之他们。
“好茶啊!”
等到他们坐定之后,李宜之闻着满亭茶香,笑着向李双说道:“色重、香重、味重……休歙松萝!托您的福,今儿有福了。”
“得嘞!有您这一赞,老李这钱就没白花!”
这时的李双也笑。
他今天出借园林还白搭茶水,不就是为了这个?
“不光茶好,景致也是处处可以画。”
这时又有一个白衣年轻加
了他们的谈话,李宜之也随即对他笑了笑。
这个叫董祖常,虽然学识品行都还强差
意,但是就连李宜之这么傲气的
,对他也有三分相敬。
因为他爹是当朝书画泰斗,董其昌先生!董祖常今年二十五六岁,生得一张长瓜脸儿,细细的眼睛、肤色白,嘴唇
致。
他是属于那种乍一看还挺英俊,五官单拿出来看哪个也还都好……可是越仔细端详就越觉着别扭那种。
借着家里老爹的光,董祖常也在松江文坛上经常露面,李宜之和孟仙辕都认识他。
片刻后看到得差不多了,酒宴也就摆了上来……一百两银子四十个
吃,对于孟仙辕来说固然不错,可是李宜之和董祖常之流却觉得也就那么回事。
眼看着酒兴渐起,众也不免是诗
大发。
既然是诗会,起码每要做上一两首出来才行。
于是主李双传来笔墨,大家纷纷挥毫写诗。
对着这湖光山色,就以白莲为题,每都写了几首。
等到众中诗才得到公认的几位书生,将这些诗逐一品评过后,主
也把天元票号赞助的彩
拿了出来。
春水绿的翡翠,糯冰地儿上带着飘花,显然价值不菲。
得到奖励的诗魁也笑着向大家拱手,连说承让。
诗会还没结束,彩倒也不急着收起来。
大家做完了诗后酒越来越浓,胡天海地的
聊,不免说到自己遇到的听到的一些奇闻怪事。
刚才李宜之作诗时没什么神,听到大家讲起这些江湖异闻,耳朵倒是支棱了起来。
……就见席间有一个书生放下酒杯,笑着说道:“这两天我一个族叔经商到此,倒是跟我讲了一桩趣事。”
“他家在遂州,说本地有个为富不仁之辈家资巨万。
后来为了行善积德,这厮花大钱造了两根幡竿,各长四丈二尺,布施给了当地的寺庙。”
“然后有一天,那座庙办佛家法会,他也去了,就站在那两根幡杆底下跟吹嘘,说这是他造来供奉佛祖的……”“结果忽然间咔嚓一个雷劈下来,把那两根幡竿劈得
碎,竹片四下飞溅……那个家伙也被雷给劈死了!”
“哈!难不成真是佛祖显灵?”
听到这里,大家越想越奇,等到他讲完之后不免纷纷议论起来。
之后又有一个矮胖书生笑着说道:“这算什么?
说不定就是赶巧了,听我给你讲一个!”
“那些子我到荆州去看望故友,听他说他们家那里有一位神医名叫张七政。”
“有一个军汉不慎被车压断了小腿,让这位神医给看病,于是这神医把他压碎的骨骼一一摆正,一边摆一边用布条缠紧。”
“到最后缠到膝盖上时,那些碎骨里却多了一块,被神医剖开皮拿了出来,大概有一寸长,手指
这么宽……然后两个月功夫,这个军汉的腿就好了!”
“骗的吧!”
等他说到这里,周围就有笑着起哄。
而那个书生却胀红着脸说道:“我还没讲完呢!就说我骗?”
“后面还有?”
在大家惊奇的询问中,就见这个矮胖书生接着说道:“然后又过了十多年,忽然有一天那个军汉找到神医,说他接好的那条腿,这些子凉得很,还有点疼。”
“那个神医一听就知道出事了,连忙回屋翻找,原来是神医的孙子翻他的东西,把那片摘出来的骨
,扔到了后园的水井旁边。”
“于是那个神医把骨捡起来洗
净,重新用棉絮厚厚包裹放回匣子里……当时那个军汉就说腿不凉了!”
“切!”
这时旁边的众纷纷起哄道:“肯定是那个神医为了扬名,自己编了故事,让别
四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