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豁出去了(2/3)

三次,变老汉就是老汉,变少女就是少女,本体反而无性格,展现的恰恰是千变万化,画皮鬼的诡异。黑风洞黑熊,乃是修道之人,张口说话,都带着和尚味道。红孩儿嚣张,金银角傲慢,都是很明显的。

那么我们再从情节构造上去看。很多人认为西游无情节,因为他很多前后矛盾的地方,比如贞观十三年问题。而且整体上比较曲折的大闹天宫很早就写完了,大部分的篇幅都是过关斩将模式的取经,看起来结构太单一。

实际上呢?这也是未深究西游才会这么认为。西游自古以来,被称为奇书,奇在何处?不在于他描写了神神鬼鬼,正在于他的结构。

西游的结构,妙处在于四个字——无所不包。

这结构看似松散,但是仔细研究你会发现,怎么解释都解释的通,怎么看都是浑然一体。仿佛回文诗,随便找个字开头,按照一定的路数读下去,都能成诗。西游也是如此。

你可以当做职场文来看,研究个人在职场包括官场是如何进步的。

你可以当做世情文来看,研究作者用比喻手法表现的世间各种人性

你当然也可以当做政治斗争指南来看,里面佛道斗法,可是都暗含心机,博大精深

更甚者,西游记可以当做丹书来看。所谓丹书,就是道教中教人炼丹的书。历史上真的有人按照西游记来修炼过内丹的,练没练成不知道,但是流传下来的用丹道解释西游记的说法,可是浑然天成。

所以,西游记可以说是中国象征文学的集大成者,古今无人能比拟。什么叫象征文学?就是通过塑造类型化、脸谱化的人物,来比喻、暗指现实生活中各种类型、各种特征的人、或者事、或者物。

最简单的模型就是,一个好人,打死了一个坏人,这象征正义战胜邪恶。同样,孙悟空打死六贼,象征着天然的心性,战胜后天的各种心魔。以此类推。

老实说,这类小说,迄今为止,无人能比的上西游记。

所以,面对这一部西游,你想看什么都能看得到,够不够称为奇书?

若是再从文字风格上来看,这点祝守一也有话说了。这点很多人也认为是西游记的短板。认为西游的文字没有其他三部小说精彩。

从文学美感上讲,或许可以这么说吧,虽然个人认为西游记里的诗词,带有浓浓的道家风格和世俗气,可爱的不得了,但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红楼三国中的诗词或许真的更好点吧。

但是从另一方面,就是文字驾驭能力来说,西游不输于任何一部其他名著,甚至在祝守一个人看来,除了红楼金瓶梅两部,其他名著在文字上,都不如西游记。

西游记的文字,看似跳跃,但是对白描写,通篇都是纯正地道的明朝市井语言,鲜动活泼,趣味横生。嬉笑怒骂,各有精彩。

而且其中间杂元杂剧的风格,十分的俏皮跳脱,用现在看来,颇有点“无厘头”的风格。比如说,本来是正邪大战的关键时刻,两边都杀气腾腾的摆开阵势,然后妖怪突然说,诶对面的怎么拿棍子像是烧火的,一个拿钉耙像是种地的,还有一个拿着根擀面杖应该是个面师傅,顿时气氛就搞怪气来了。悟空这个注明的促狭鬼,更是满口俚语,唐僧八戒大小妖怪,都被悟空无情的吐槽过。

总之,能位列四大奇书,西游记绝对不是白给的。西游记的电视剧,也只拍出了西游的皮毛。根本没有触及西游的内涵。西游不仅仅是一个神魔小说。

西游记的人物塑造极为成功,最典型的孙悟空和猪八戒的性格是立体的,多面的,圆形的。是汉语文化的经典。这样成功的人物典型,几千年的文学史中屈指可数。

西游记整体风格极为风趣。尤其是喜剧人物猪八戒的言行,与孙悟空的插科打诨。是中国古典文学少见的喜剧作品。随处可见的好笑情节,让人愉悦甚至开怀大笑。

西游记的语言是极为生动流利的,有说唱气质,也是高度凝练的白话文。“三藏好似雷惊的孩子,雨淋的虾蟆,只是呆呆挣挣,翻白眼儿打仰。”如此生动的描写随处可见。

西游记的结构异常清晰,单线叙事,也是古典小说的异数。在我眼中,能媲美的就是觉后禅了。三国、红楼的结构只能说散乱

西游记的诗词非常有特色,无论花鸟虫鱼雨雪风沙,都能细致描绘,不拘一格,汪洋恣肆,为古诗词开辟新境界。将西游记翻译成英语的大神余国藩,就专门在论文中提及西游记诗词的特色,称之为古代小说中描写最好的。尤其是长段的山水词非常优美。名家夏志清也盛赞西游记的诗词描写。

西游记的思想境界高,封建糟粕少,它和红楼梦是古典名著中最少糟粕的。三国的权谋与厚黑,水浒嗜杀残暴黑暗,触目惊心,都对几百年来的底层民众有很恶劣反面的影响,是底层黑社会的教科书。红楼梦宣扬的是爱与美,西游记宣扬行善与性灵。老少皆宜。

西游记历来得到名家的一致称赞。它在明代就是四大奇书之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