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逃跑将军的黑历史(1/2)
宋军路上足足用了四天时间,才到了涿州。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耶律休哥以逸待劳,率辽朝生力骑兵一路尾随,边杀边追,边追边杀,一直追到歧沟关,辽军发动总攻,宋军大败。
由于东路主力大败,赵光义北伐可以说已成败局。辽军开始反扑,一路势如竹。赵光义下诏指示潘美,让他与杨业一起引兵护送云、朔、寰、应四州百姓内迁。
副帅杨业力主分兵应州,诱辽军向东,保证民众安全南撤。监军王侁不采纳杨业建议,其出雁门直趋朔州出战。杨业被迫出军,要求潘美在陈家谷
接应。
可杨业败后,潘美、王侁已违约先撤。杨业孤军奋战,负伤被俘,绝食而死。中路军田重进不辱使命,全军而返。
雍熙北伐完败!
事后,赵光义不仅对杨业进行褒奖,追赠太傅、大同军节度使,还录用杨业第六子杨廷昭为崇议副使。杨延昭及子杨文广后来都成为抗辽名将。
后世将杨业祖孙三代的抗辽事迹,演绎为”杨家将”的故事,在南宋流传甚广,赵构自然是耳熟能详。
李寺总结道:“你看,雍熙北伐本来开局一片大好形势,就是因为东路军争功,导致整个战局扭转,这就是战争中最大的变数。”
“除了争功,还有什么因素会导致战败呢?”
赵构微微一笑,对李寺的军事知识有些佩服,但是光是知道这点,不足以指挥军队。
“除了争功,怕死也是一个大大的不利因素。”
李寺微微一笑,笑的很是暧昧。
要说怕死,赵构在最早当上皇帝的那几年,那可是演绎的淋漓尽致。
“贪生怕死是之常
,这有什么好说的。”
赵构的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以为李寺是在说他。
“一般的贪生怕死倒也没什么,但是这统兵大将要是贪生怕死,就会导致整个队伍陷
死地,这刘光世的事迹不用我说了吧?”
刘光世出身将门世家,他的父亲刘延庆是西军里面的猛将,他就继承了自己老爹的衣钵到了军队里面。后来镇压方腊、攻辽取易州,立了一些军功,进到高级武官行列。
可刘延庆在靖康之变中画风突转,竟然选择了逃跑,但最终未能成功逃脱,被金兵杀死。他的犬子刘光世,逃跑天赋更加优秀。
在进攻辽南京的战役中,刘光世和别配合去打幽州,打着打着因为老打不下心里有些慌,于是选择逃跑,这一跑可把别
给坑惨了。
之前冲进去的郭药师等一下子就陷
重围,而最终的幽州争夺战也就失利了,这令燕云十六州的百姓大失所望,也导致了后来郭药师等的反叛,直接导致了靖康之耻。
从此之后,刘光世开始了辉煌的逃跑生涯。
建炎三年,赵构南逃,金兵以五百骑兵追击,而刘光世此时手下至少有三千名兵士,却未作任何抵抗而溃散渡江。
建炎四年,金朝将领挞懒攻楚州,刘光世受诏令后不派大军援救,仅仅派几个部将率轻兵袭扰金兵。
绍兴六年,在金国的授意和帮助下,伪齐政权刘麟攻击南宋,刘光世惊惧,仓皇弃城出逃,在张浚的迫下才回兵应战。
刘光世经常违背移师前线防守金军的诏令,想尽办法躲避战斗,经常不亲临前线指挥,而是坐阵后方,以便在必要时逃跑。
尽管屡次因此被降级,但他热衷逃跑初心不改。
其实刘光世手下的部队还是非常强悍的,一开始就是宋军的王牌主力-西军的残部,后来又吸纳了大量的散兵游勇组成了一支骁勇善战的淮西兵。
论实力,在整个南宋初期,刘光世部队完全不比韩世忠那些要弱。
整个宋金手的过程里面,他的部队
啥啥不行,逃跑第一名,影响恶劣。
金军想和刘光世直接手也是非常不容易,毕竟刘光世逃跑水平第一流,别看他的部队
数非常多,可跑起来速度非常快,连金军都追不上他们。
就是这样一个逃跑将军,竟然位列中兴四将之一,有什么猫腻吗?
这只能说刘光世运气不错,有时误打误撞竟还立了大功。
首先他年轻的时候,镇压方腊、对西夏、辽国的作战多次立下战功,最出名的是在杏子堡大败西夏军。
其次他手握重兵,虽然他畏金绪很浓,手下的军队纪律涣散,但宋廷还不得不经常封赏他,连他犯了事要处理他都得小心翼翼,生怕他的部众叛国投敌。
最重要的还是刘光世做对了一件事。
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发动政变,成功囚禁赵构以后,却忌惮威望极高手握重兵的刘光世会随时打过来,为了收买刘光世,苗傅、刘正彦假借皇帝诏令,格提拔刘光世为太尉。
关键的时候,刘光世脑子还算清醒,毅然率兵勤王,与韩世忠齐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