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世上只有妈妈好(1)(2/4)

总在想方设法的来养好萍儿。

终于,在此后的一天中午,那精明的何小红啊便终于找到了养育萍儿的好办法了。

在那一天的中午,潘志鸿活蹦乱跳地从二叔婆汪秀芳的家里归来了。

何小红便在对着儿子说道:“都过午了,不饿呀,去哪玩了?鸿儿啊,快来吃饭吧。”

潘志鸿在说道:“我吃过了,在二叔婆家吃了,二叔婆给我吃了很好很好吃的骨头粥,我连吃了两碗半啊,饱了,我很饱了啊。”

何小红问道:“你能吃下两碗半呀?吃了啥呀?”

潘志鸿说道:“猪骨头粥呀,很好很好吃的,又甜又香。二叔婆还给了一抓山楂给我吃呀。”

何小红听后突然便在大叫了起来:“猪骨头粥?山楂?哎呀!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突然间,受儿子说的话的启发,那何小红便像是脑洞大开了,她的心中便突然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她便发现了喂食萍儿的新食物了。

于是乎,在当天的下午,何小红便买来了山楂和七星茶,这些东西都具有开胃消食消滞的功效,跟着,何小红便把它煮水,然后加上些许的红糖来喂萍儿。

这还真没有想到,萍儿居然也就喝了好几口

在第二天的清早,何小红又买来了新鲜的猪骨,是猪脚的筒骨,她把骨头砍断洗干净后放到砂锅里的水中,之后用猛火煮开,然后又用慢火煲煮了2到3个小时,以把骨头里的精华营养熬出,之后熄火等待骨头水凉冻。

在骨头水凉冻后,何小红细心地把骨头水除掉油滤掉渣,跟着,她再放一些米进去煮粥。

煮粥时,何小红先用猛火煮开后再用慢火煮到米粒稀巴烂,在煮好后,这粥简直就像稀米糊一般。

此时,何小红再用盐和酱油适当调味,这粥就是又香又甜的米糊汤了,跟着舀出装碗一闻后再尝上一口,哎呀!这粥喷喷香直沁喉胃,简直就让人垂涎欲滴了。

待温度适宜后,何小红便用它来喂萍儿,这没想到的是,萍儿便无可抗拒地开口喝起了这猪骨米糊汤来了,先是一、二汤匙,然后是三、五汤匙,喝着喝着,萍儿竟然喝下了半碗了。

哎呀!这见状后的何小红啊,她简直就是乐得了合不拢嘴了。

此后的几天,何小红便在如法炮制,萍儿便也就吃得了津津有味,她每次都可以吃下半碗了。

这样,萍儿的精神状态便在好转和改观了,那何小红便在乐了。

之后,何小红便在不断地变换着骨料的花样,从猪脚筒骨到排骨、脊骨又到瘦肉,后来又用草鱼、鲫鱼、鲮鱼等等,如此的十天半个月下来后,那萍儿便已经是吃得了十分的习惯了,每到饭点时间、每见何小红端来饭碗时,那萍儿便已是嗷嗷待哺、就像鸟巢里的雏鸟在张大着口等食了。

随后,何小红便又交替变换着向萍儿喂粥和喂羊奶,而萍儿则慢慢地又恢复了作为婴儿健康的生理状态了,其叫声和哭声便变得了如前的饱满、响亮和有力了,其笑容和手脚的肢体动作便变得了可爱极了,萍儿便在日益健康地长大着,潘家便也就充满了无尽的快乐了。

此后,萍儿便靠吃着这些食物在慢慢地成长长大,直到了她会吃饭、会吃硬质食物为止。

当然啦,何小红在烹煮这些食物时也会多煮一些,她同时也给潘志鸿吃。

何小红也真不愧是一位称职的母亲啊!她是在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她是在用自己的伟大的母爱来哺养着潘志鸿和萍儿两个孩子。

其实,潘家并不富有,潘耀辉在潘家村只有薄田三、四亩,其中水田和旱地各占一半,田里只种些蔬菜、水稻和番薯等农作物,田里的产出根本就不够维持一家人的温饱生活。

好在那潘耀辉是一个木匠师,他的手艺和工艺水平在当地来说那绝对是一流的,他的木工制品那是闻名于当地的十里八乡的,所以,潘家的生活大部分是要潘耀辉靠手艺赚钱来维持。

潘耀辉平时是靠帮别人做床柜桌椅台凳水桶等家居生活用品、是靠帮别人做风车水车木耙尿桶等农耕用具、也靠帮别人做盖房的桁梁桷枋,他是靠着一套各种规格的凿、斧、锯、锛、刨、锤、角尺和墨斗等木匠工具,他是靠着自己精湛严谨的手艺和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赚钱来养家糊口的。

潘耀辉在自家屋边建有一间茅屋,茅屋的前面部分是作为猪圈和羊圈使用,而后面部分则是木工房和堆料房,潘耀辉大多时候是上门为主顾服务的,他只在晚上在家里干些木工小活,因此,大多数的白天他都是外出在外帮别人干木匠活。

所以,当曾淑萍来到了潘家后,家里的事情便几乎都是交给了何小红去打理了,而潘耀辉则只得自己顾自己的外出去赚钱来养家糊口

在当地的客家地区,有一句十分形象的俗语叫做:男人是捞筛,女人是篓。它说的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赚钱女人持家的意思。

由于当地的客家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