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除夕的忙和乐(1/3)
这天是大年三十,大家都起得很早,因为今天活很多,会很忙。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简单地吃过早饭后,便要开始杀。
这次不用小寒再目睹血腥力的杀
场面了,她在厨房烧水,陈氏和立夏两个
负责杀
。林进财则到村里杀猪的
家去买猪
,省得跑到镇上买,而自家的猪打算留到明年盖房子时再杀。
村里开始热闹起来,飞狗跳的声音,猪的惨叫声,小孩子的喧闹声,声声
耳,烘托出村庄过年的欢乐祥和的景象。
杀完要褪毛,春分也积极地过来帮忙——他是个勤奋的好孩子,不能光看着爹娘哥哥姐姐在忙,自己坐等着吃呀。
几七手八脚地把
毛拔光后,陈氏负责把
内脏等收拾
净。
小寒拿了一些面加水熬制成浆糊后,拿个碗装好,端到大门
,和立夏、春分开始往大门贴春联。
小寒拿把小刷子蘸了浆糊往门边刷,然后立夏拿着对联往上贴,春分在后边指挥:“上面歪了,往左一点,再左一点。哎呀,过了,往右一点点,好了好了,正好。”
贴横批时候就得站凳子上了,小寒够不着,自己扶着凳子,让立夏站上面,刷完浆糊再贴。同样的叫声又从春分的嘴里传出来,他的声音特别响亮,特别认真,就像一个真正的指挥官一样。
贴完了对联,三兄妹站在门那儿满意地欣赏着。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下联是:积善
家庆有余;横批:
财两旺。
春联是立夏写的,字迹虽显稚,但已显出风骨——写字的
是个
格坚韧的
。
内容却是小寒想的,乃是宋代苏轼与佛印之间的一段趣事:话说佛印虽是和尚,却不戒酒,
放/
不羁,言语诙谐幽默。有一次苏轼去拜访佛印,当时佛印蒸了一条鱼,看见苏东坡来了,欲和他开个玩笑,便想藏起来,可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东西藏,就随手藏到旁边的罄里,却被东坡瞧见了。
东坡进来后假装不知,说道:“有件事请教:我想写副对联,谁知写好了上联,下联一时想不出好句子。”
佛印问:“不知上联是什么?”
苏东坡回答说:“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
佛印不知道苏东坡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几乎不加思索地回答:“下联乃‘积善家庆有余’。”
苏东坡听完,佯装惊叹道:“高才,高才!原来你罄(庆)里有鱼(余)呀!那就快拿出来一同分享吧。”
佛印这才恍然大悟,知道上了苏东坡的“当”。
小寒把这个典故告诉了立夏和春分,两连呼“妙”,这个对联的典故太有趣了,对联也非常应景:他们家正是“向阳门第”,也是“积善
家”。
贴好了对联,再贴上灶君像。给其它屋子门前贴上裁成掌宽的长方形红纸。厕所和厨房也要贴。猪圈和
舍则贴上“六畜兴旺”几个字。
贴完后,林进财也买了猪回来了,是两块五花
,一共十斤,还有一些排骨、大骨
。这真是历年来过得最奢侈的年了。
因为今年挣了钱,林进财想着这些年了苦了孩子们了,他是个心疼孩子的父亲,便咬咬牙一下买了十斤。在去买
的村民中是买的最多的
了,提着一大堆
回来,一路受
瞩目,他心里感觉非常畅快,忍不住地想吹
哨,又忍住了。
到了家后终于无需再忍,他便大着嗓门招呼几个孩子和媳。家
都围过来,高兴地议论着、说笑着、夸奖着、感谢着,他的嘴便咧得大大的,一直到耳朵根。从未有过的自豪感充斥着全身,他只感觉浑身舒泰。
小寒便开始烧水炖炖
炖骨
。祭祀的
要求是公
,而且是要整只炖的。为了祭祀的时候好看,炖的时候要把
脚曲起来放进肚子里,脖子弯过来放到肚子下。
炖熟后拿出来,用一个大盘子装着,放到竹篮里。做仰天啼状靠在背上,
下垫着一块
血,
嘴掰开,衔着一根完整的
肠。
在的旁边摆上用一盘猪
,再用一个碗装着饼、糖和苹果。还有一个小酒壶,带着三个小酒杯,以及一个装着茶叶的小茶杯。祭祀的东西就齐了。
祭祀只能家里的男丁去,于是林进财提上篮子,春分拿着纸钱即冥币、香烛,立夏拿着鞭炮去村里的祠堂祭拜。
小寒不能亲自去,心里感到遗憾,于是等林进财回来后仔细地询问他祭祀的细节:原来春节的祭祀是当地最重要的祭祀活动,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会祭祀。先去村里的祠堂祭拜祖先,祭祀的祭品包括:一只完整的公
、一盘
、糖果饼
、茶酒、鞭炮、冥币等。这种祭祀自家的孩子是要求参加的,特别是男孩。祭祀时要下跪,拜三次,每拜一次就
一次香,祈求祖先保佑。回来自己家后还要祭自家的灶、天,年夜饭时还要多拿几双碗筷,请祖先与我们一起吃。
除夕那天一般是不吃午饭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