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变化(1/2)
摊开京城的地图,指尖沿着长安街向东划过,止于建国门外大街,街南是永安西里,街北是秀水南街。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这里还是京城的边缘,只是使馆区的消防通道。
不知道谁最先在秀水街附近卖水果,烤红薯,紧跟着摆摊卖衣服卖工艺品的也来了,如今秀水街起码摆摊的有不少家,大部分归功于李和这只蝴蝶的煽动,一条小小的秀水街已被贩卖各种商品的小贩占满。
苏明听了李和的话,鼓动了一帮子过来练摊,这里一大半的摊主都是苏明的朋友,同学,胡同小弟,现在都归二彪管。
苏明现在是华北最大的二道贩子,从电子表、计算器扩展到服装鞋包,成了四九城有名的大金主,因为风太盛,无奈只得躲到幕后,服装鞋袜这块全
给了二彪,秀水街这里的货一大半都是二彪散出去的。
货大部分还是靠张先文过来的,还有一部分是温州带过来的,李和也尝试让苏明南下找货,奈何路子不是那么容易通,价格拿到手里比张先文的还高。
当然,京城里大部分摊贩子,大凡跟服装鞋袜沾边的,都是绕不开二彪的。
有时这就是本地优势吧,要是李和自己是很难做到这个地步的,比如你一个外地
耍横,有理没理,你都是很难站稳脚跟的。
此时的秀水街还没有列政府规划,说白了还处于摊贩和工商打游击的时代。
因为是使馆区,所以并不缺少老外,经常看见高鼻梁、黄发的老外,他们一边用生硬的中国话与商贩讨价还价,一边用手比划;
街中许多商贩会使用简单的外语词汇向老外推荐商品、“砍价”,还有的索就用计算器讲话,秀水街尽管环境一般,但是不少老外乐意来这里而不愿去友谊商店。
不少老外可能愿意享受砍价的乐趣,或者乐意见识市井民生。
秀水街里的东西,只要卖给老外,都是高十几倍的价格,虽然有宰客嫌疑,可不少老外还是觉得便宜,也有老外认死理的,学砍价,howch、yes、no声此起彼伏。
有些单纯为了来使馆区、秀水街看老外长什么样,怎么买东西,这帮子
无形中也带动了秀水街
气,偶尔也会买两样。
所以大部分摊主生意都不错,不少都捞到了第一桶金,按苏明的说法,看着不起眼的摊子,一个月赚二三千跟玩似得。
这时候厂子里的一级工一个月还不到50块钱呢,大部分摊贩个体户都是祖传经验学闷声发大财。
卖衣服的,气上来的时候,大家都抢着要,没有什么
的时候,客
就会跟你讲价,嫌你衣服做工不行,款式不行,颜色不行,各种各样的问题啊,买方卖方就是耍起了嘴皮子。
陈硕看到前面有卖袜子的,停下来问道,“大姐,我拿2双,多少钱”
“3毛一双,中午要收摊吃饭了,给你个便宜,5毛钱呢拿2双”,四十多岁的一个大姐,面带微笑,说话也足。
陈硕不了,平常自己一双袜子也才一毛五,哪里要这么贵的,“大姐,大姐,你在跟我开玩笑吗?卖袜子的可不止你一家,2毛我都嫌贵了,你还张
3毛”
大姐露出为难的,然后
沫横飞道,“袜子你要看成色吧,我这可是尼龙的,你再看看牌子,香港来的,梦丽娜,一般
想买还找不到地方呢。你要放在百货里面,没有五毛钱你肯定拿不下去……”
尼龙的袜子就是真五毛也不算贵,不过陈硕不为所动,“大姐,一句话4毛两双,要是成,我就给钱”
“小弟,没理由我亏本去喝西北风啊,五毛,低于这价,大姐没法卖”
陈硕转身拉着赵永等就要走,刚转身,摊主就装作无奈的样子道,”算了,算了,小弟,拿去吧,四毛,以后要买还来大姐这”
陈硕笑着掏出了钱,“大姐,生意兴隆,以后肯定还来”
李和只在旁边看,也没话,这袜子自己和苏明批出去也才1毛,这大姐倒出去就是一辈差价。
不过陈硕倒是把魔都男的
明发挥到了极致,像赵永这种西北爷们脑子里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概念,
家报多少钱,看上了就直接给钱。
李和自己买了件夏季白领衫,高国买了双白球鞋,赵永买了两条裤衩子,都是陈硕负责讨价还价。
几个来回来去逛了两趟,本来就不大的一大街,确实也没地方好去了。
虽然太阳不大,可也显得闷热,陈硕一搂李和肩膀,“李财主,你看着中午怎么安排,哥几个大老远来这么一趟,你不能让我们空着肚子回去吧”
高国也笑着道,“我也没意见,打土豪分地”
赵永道,“前面不是有凉皮吗?咱要不一对付一碗”
陈硕指着赵永笑骂道,“就你会做好,一碗凉皮才几个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