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浴血鏖兵(2/4)

罪何患无辞,回到宫中,薛崇誉是这样向刘鋹奏报的:“潘崇彻不思报效国家,每天让八百多位伶人,‘衣锦绣,吹玉笛,为长夜之饮’,根本不理军政!”到底是精于五曹计算的高手,数学家薛公公说谎都不用打草稿的。

薛公公的话,在南汉朝廷掀起不小的波澜,有人偷偷给潘崇彻送信,潘崇彻觉得自己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不能坐以待毙,一定要向刘鋹证明自己的清白。

他安顿好部下,单人独骑连夜赶往广州,拜见刘鋹。“陛下,听闻有人诬陷微臣谋反,现在,我自己送上门来,是杀是剐,您看着办吧。”

面对潘崇彻,刘鋹反而有些不知所措,愣了好一阵子,他才安慰道:“爱卿是朕的忠臣良将,朕又怎么会治你的罪呢?这些年,你在外带兵,也着实累了,也该好好歇歇了,这样吧,你既然回来了,就暂时留在朕的身边吧。”

从此,潘崇彻一直未得重用,赋闲在家,钓鱼逗鸟,养花读书。

潘美又赢了一回。

刘鋹如此对待忠臣良将,这让很多在外带兵的将领,各个脊椎骨发凉,后背冒冷气。

在宫廷任职的南汉士兵都知兵马使李廷珙,目睹刘鋹屠戮忠良,鱼肉百姓的残暴,内心十分惊恐,料定刘鋹必定成不了大器,久后必亡。为了尽早逃离刘鋹的魔掌,李廷珙主动请求戍边,刘鋹还真允许了,让他带兵戍守湘粤边境的九嶷要塞。

乾德四年(966)四月,李廷珙认为时机已经成熟,率军在九嶷要塞起义,投诚大宋。

赵匡胤嘉其忠义,诏授李廷珙为郴州沿边招收指挥使,封州刺史。李廷珙非常感激,次年,向赵匡胤进献《平岭表策》,积极给赵匡胤讨伐南汉出谋划策。

大宋征讨南汉,李廷珙主动给潘美当向导,领着宋军反过来攻打南汉。

刘鋹投降后,赵匡胤封李廷珙为广西总管招讨使,令他收拾不愿臣服的南汉残余势力,整治广西的社会治安。李廷珙不负重托,剿抚并用,使广西的局势很快平定下来,随即赴京述职。赵匡胤欣赏李廷珙的谋勇兼备,擢升他为刑部尚书。

留着这么一位有作为的良将不用,南汉不亡,天理何在。

大宋进兵的消息传到广州,潘崇彻起初还以为刘鋹会看在自己多年带兵的份上,能重新起用自己,可是,等了好久都未见皇帝召见,老潘的心登时拔凉拔凉的。他以眼病复发为由,向朝廷请了长假。

伍彦柔战死的消息传到广州,刘鋹这才觉察到潘崇彻的重要性,派人火速赶往潘家传旨,加封他为马步军都统,率兵三万北上戍边。典型的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

潘美听说潘崇彻又卷土重来了,丝毫不敢大意,下令军队严阵以待。

然而此时的潘崇彻已经对南汉心灰意冷,根本不想再为刘鋹效力,只想拥兵自保,不想与潘美有任何交锋。

面对宋军,潘崇彻只是观望,或是虚张声势,绝不近前一步。宋军的探马将此情况告知潘美,潘美也被搞得一头雾水。

虽然潘崇彻不出一兵一卒,很够朋友,但是潘美却不敢有一丝懈怠和马虎大意。这就好像从狮子老虎身边经过,不管敌人是真睡还是假寐,是真不动还是打马虎眼,你都不能无视它的存在。

总之,有潘崇彻这只大老虎在旁边,潘美连睡觉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声东击西

征伐南汉,是典型的以少胜多,蛇吞大象的战争。想当初,赵匡胤举全国之力,亲征北汉这个弹丸小国,都没捞到什么便宜,无功而返。这次潘美孤军深入岭南,可以说是危机四伏,困难重重。

潘美的肚子也是喝过几年墨水的,要不然,后来整治起杨家将来,怎么会有如此的手段。从他平定南汉的谋划和战略,就可以看出,此人老谋深算。

打仗要钱要粮还要兵,如何在缺粮和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拿下南汉,潘美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集中自己的优势兵力,分块蚕食敌人的有生力量。

打下一座城,钱粮有了,兵也有了。

《孙子兵法》云:“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潘美决定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法,拖住敌军主力,夺城拔寨,先西后东,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作战目标。

昭、桂、连、贺这些地方原本属于湖南地盘,老百姓本来就恋旧,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如果先收复这些地盘,就解决了兵力补给问题。

贺州距南汉国都不远,为了迷惑南汉刘鋹,潘美派人四处散播谣言说他将要从贺州直扑广州,“督战舰,声言顺流趋广州”。

刘鋹果然中计,下令让潘崇彻领三万大军屯兵于贺江口,防止宋军逼近国都。

开宝三年(970)十月,潘美调转方向,率领主力大军,向西横扫昭州(今广西平乐)、桂州(今广西桂林)。接着又调转方向,挥师东进,十二月初五,拿下连州(今广东连县),直逼广州北面门户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