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40 韦宝真没有这么厉害】(3/6)

军屯体系下军饷主要来源于军屯田收获。

军饷及时发放的可靠大大降低。

从此之后,明王朝常有“打不起仗”的忧虑。

“万历三大征”,仅援朝之役就耗资700万两,宁夏之役耗资200万两,擂州之役耗资至少200万两。

后来的辽东战事、国内民变,无不在大量消耗军费开支。

天启、崇祯年间因军饷不能及时发放,兵变时发,兵士索饷哗变,遍及各地军卫。

明末农民大起义前期实力最强大的“闯王”高迎祥所属部队,多由明军变节而来,就是军饷不发的恶果。

拖欠军饷甚至影响到了辽东,崇祯元年,辽东兵变,又是因军饷所为。

而崇祯十七年,因凑不齐一百万犒军军饷,而延误了调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京,则又是放弃了明王朝的最后一颗救命稻

若军屯体系未废,军费充裕,足以自给自足,又岂有此忧。

百年前军屯废驰的恶果,终于天启、崇祯年间体现。

当然,韦宝对朱由校分析的时候,肯定不会说崇祯朝的事,只是说假设建现在挥师关会怎么样。

两线作战的困境,无论如何,明朝正统王朝直接灭亡于明末起义军,残部势力灭亡于清军。

与农民起义军和清军的长期两线作战是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崇祯帝夙兴夜寐,勤于政事,不是一个中国传统史学中“亡国之君”的典型形象。

但遭遇内忧外患的现实局面,内有天灾大旱,以及以此为诱因而起的农民起义军,外有辽东后金八旗铁骑。

明末战事常常出现两大忧患替之势。

明朝单独对后金时,曾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及战略优势,如天启年间的“宁锦大捷”。

但随之农民军在黄土高原不断发展,明末农民起义军的发展壮大,无疑有加派“辽饷”“练饷”以及“剿饷”的因素,“三饷”无疑大大加重了底层民众的负担,而为了支撑辽东战事而消耗的力、物力、财力,最终将转嫁于底层民众。

同时,为支持战争,也分流了对救灾的投

因此,可以说,明末民变与辽东战事有紧密的间接联系。

而明朝的两线作战,使其不能专注于一处。

农民军有几次在明军的围剿下濒临绝境之时,均恰逢清军再次进攻京蓟,因而得以恢复发展,当然这不是主要原因,最终被由农民军内部攻首都而灭亡。

而在辽东战场上,崇祯十四年的松锦大战之败,使得其“九塞之锐俱失”,十多万锐部队阵亡沙场,辽东从此仅剩吴三桂所属的三万骑兵,关宁防线彻底崩溃。

也让明王朝丧失了最后一支完整的锐部队。

当时的形势下,也难以避免两线作战。

财力不足,无力招抚,而与清议和,一则违祖训,二则清方的诚意也值得怀疑。

宋亡殷鉴在前,因此议和也恐无出路。

“小宝,你说的太好了,国库没有银子,内忧外患。与建和不得,打又打不起,朕真正是处处为难,这烂摊子,朕只要一多想,那疼脑涨,什么都做不了了。”朱由校痛苦道:“小宝,知道朕为什么这么器重你吗?因为你是一个主动向内帑银子的官员,只有你小宝的心里有大明,有朕啊!”

韦宝一汗,敢,皇帝是因为自己这段时间往内帑连连银子而欣赏自己的啊?

看样子,不但是普通老百姓需要银子,皇帝更需要银子。

“陛下,微臣只能根据浅薄的见识,做一点浅薄的分析,实在是没有什么好主意。”韦宝很谦虚的道。一来,他是真的没有啥好办法能让大明快速起死回生。如果他重生到皇帝身上,直接当了皇帝,可能还好一点,自己暗中培养一支贴心马,至少近卫护卫力量没有问题的况下,可以大刀阔斧的搞改革。

可他不是皇帝啊,自己只是一个五品小吏,搞个毛改革,才提出一个文字狱的建议,已经不知道得罪了多少

韦宝更知道,现在魏忠贤已经对自己起了杀心,再要是惹魏忠贤,搞不好等下皇宫都出不了了。

“小宝,你不要有顾虑,朕很信任你,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朕绝对不会对任何说是你对朕说的!你不相信朕吗?这里并没有外。”朱由校殷切的看着韦宝,“军屯荒废已久,一天两天怕是不能恢复了。而且各地驻军向朝廷伸手伸惯了,如何还肯自己种田?大明两面御敌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建起来,肯定要抵御,农民起来闹事,也必须打压,都是没办法的。”

韦宝看着皇帝炙热的目光,心中却毫无波澜。

至尾,韦宝不过是一个伪明,韦宝关心的是华夏的未来。

一,韦宝知道,改变历史有多难,他自己现在就处于历史中,改变历史,是不是会让他凭空消失,他都不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