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仁义之名传河北(4/4)

陈暮笑着说道:“我大哥刘备在冀州活人无数,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如果是往日,我大哥也必然会成全大家义气,多留在馆陶两日。但现在年关将至,要回去过年,孝奉亲族,没有办法。所以我有一策,既能成全大家之义,也不耽误时间。”

“什么办法,请说。”

宋县令拱手说道。

陈暮想了想,道:“这一顿饭,应约数百钱。门外人潮如海,差点被踏破店家门槛,就可知人数不少。既然大家都是馆陶百姓,代表了馆陶欢迎我大哥。不若每人出一钱给予店家,一来成全诸君义气,二来不让店家和我大哥难做,诸位以为如何?”

人出一钱?

人互相对视,过了片刻,纷纷高呼道:“好,那就这么办。”

大家都觉得可以,宋县令和掌柜的李通最后也答应了。

没办法,李通虽然很想给恩人面单,但不收钱的话,那就是在拒绝馆陶当地百姓向刘备表达谢意,这可是在家乡要被戳脊梁骨的事情,他不得不同意。

吃完饭后,刘关张陈四人一边向四周拱手,一边往店外走。

人纷纷让开一条道路,他路过的时候,每个人都自觉分开,微微弯腰低头,向刘备表达敬意。

人崇拜品德高尚的人,哪怕这里数百人只有小部分接受过刘备的恩惠,但人人之间本就有联系。或是亲属,或是同族,或是同乡,只要有这样的联系,那么就形成了我的同乡亲属同族收到刘备的恩惠,这样的人我得尊敬这种思想。

出了店门,牵上马匹,馆陶大街上数百人簇拥着刘关张陈,一路送到了北门外。

等四人上了马之后,宋县令站在队伍最前面,拱手弯腰行礼:“恭送使君!”

“恭送使君!”

数百人同时弯腰行礼,场面蔚为壮观。

在这一刻,即便是陈暮,都感觉到了汉朝这种敬佩仁义君子的思想观念有多震撼。

这里大多数百姓或许不认识字,但感恩与重义之心,早已经深入骨髓,铭记在人心里。因为他们知道,谁才是对他们好的人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