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人口矛盾(1/2)
花旗国疆域广袤,南方各州拥有悠久的种植棉花历史,棉纺织业也是美国轻工业支柱,产品在南北美洲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最远销售到扶桑国,是一项很有竞争力的产业。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但是花旗国的棉纺织业始终做不到最强,就是因为产品无法进
欧洲市场与广袤的英属殖民体系国家,这里都是大英帝国棉纺织工业传统市场。
大洋王国同样面临这样的难题,在与大英帝国进行多
艰难会上之后,不得不作出自我限制的妥协;
棉纺织工业产品仅限于满足自身需求,不谋求进
英属殖民地贸易圈和欧洲市场,远东市场,以避免与英国机织布主要市场产生直接竞争。
没办法,在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上,大英帝国态度极其强硬,谁的面子都不好使。
这样一来
莫桑比克棉布主要销售市场就在大洋王国领地,此外再加上琉球王国和越国,这部分市场
约4000万(大洋王国3500万,琉球王国200万,越国320万),也可以少部分销售到法属中南半岛及荷属东印度群岛,但是这部分的量很少,因为这里也是英国机织布的销售市场,还要应对法国,花旗国棉布的竞争,相比较而言没有明显优势。
大洋王国海外领地中,位于莫桑比克广大西北高原地区降雨量少,年均降雨量是520~750毫米,阳光
照充足,气温适宜,是发展棉花种植业的优良地区,具有无可比拟的天然优势,自然环境类似于埃及尼罗河流域。
当初为了发展莫桑比克地区经济,经过专家反复考察论证,最终确定了赞比西河上游
旱高原地区经济作物以棉花,葡萄,
果为主,粮食作物以赞比西河下游稻米产区为主,赞比西河中部则以小麦,大豆,油菜为主的发展模式,事实证明是非常成功的决策。
经过10多年发展
赞比西河中下游城镇遍布,农田水利设施修建的沟渠河道长达4万多公里,各种引水提灌站和节制闸上百座,形成了面积数百万英亩的良田。
不得不赞叹华
移民是天生的耕作者,十年在非洲发展的历程中只是沧海一粟。
勤劳的华
移民仅仅用了10年时间,便将莫桑比克中下游大片肥沃土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良田,每年两季
种,一季撂荒。
到了收获季节,一眼望过去金灿灿的沉甸甸稻谷,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分外喜
。
这里每年生产的大量粮食除了满足莫桑比克地区需求之外,还出
到索马里州和马达加斯加殖民地,南部非洲的英属开普总督府以及奥兰治自由邦,德兰士瓦共和国,成为西南非洲的大粮仓。
截止1895年7月末
莫桑比克地区总
已经达到620余万,其中白
约13.4万
,土著黑
约30余万,华
移民577余万(含马达加斯加殖民地流
该地区的近40万
,很多属于法属殖民地,因为有利可图被法国
有组织地贩卖),每年新出生的
达27万之多,业已经产生了强有力的内生
增长动力。
莫桑比克地区度过了最初的艰难创业时光,正步
稳定增长轨道,未来发展一片光明。
有鉴于此
大洋王国君主李福寿通令内务府,逐步减少对华
移民非洲补贴,从最初每年高达270万英镑巨额投
,减少到如今每年72万英镑补贴规模。
这笔投
预计在未来10年,将最终减少至0,意味着政府间有组织移民活动彻底停止。
前些年频繁往来于远东和非洲之间的移民船,这两年
眼可见的急剧减少,约莫减末少了三分之二。
政府方面有组织移民,从最初的每年近30万华
移民规模,直接缩减到如今的每年不足8万
,对于移民条件的审核更加苛刻。
移民政策上从放水漫灌到如今的有计划,有选择引进,意味着移民政策的
执行,移民资金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效果更显著。
相对而言
这些年来,随着莫桑比克地区的名气越来越大,民间自发移民数量多了起来,有来自南洋各国的华
华侨,有来自大洋王国海外州及本土的商
和手工业者,有来自欧洲的白
移民,数量从每年的几千
已经增长到3万多
,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综合来看
从1896年开始,莫桑比克地区的
增长每年依然保持在38万到40万之间,这个速度是相当快的,主要是由于内生
增长迅猛。
今后十数年内
由于生育期夫
数量众多,生育愿望强烈,新生
将始终保持迅速增长的态势,逐渐形成莫桑比克地区发展黄金时期婴儿
,成为
增长的主动力。
相应的将丰富社会需求,该地区小学中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教授大洋王国本土规定的国文正音,使用大洋王国统一规定的教育范本,实施规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