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锁国之困(2/2)

多,只怕唐国征伐的幕后黑手,亦必是此。纵一时战败,待后除掉此,未必不能复仇。”

“越王勾践,亦有尝粪之辱,然卧薪尝胆,二十年终复大仇。尔等可牢记此故事。”

几个重臣都听得出来,也不知道刘钰在信上还写了些什么东西,以至于将军大似乎对这一战的前景完全绝望,现在就开始考虑将来隐忍复仇的事了。

本来给众带来了一抹希望的大冈忠相在众的沉默中,眼神猛然透亮起来,禁言道:“殿下,刘钰既以阳谋明示,无非就是他复刻土佐的事,可能做,也可能不做,但因为可以做,所以本邦多有忌惮,不得不被他牵着鼻子走。哪怕他可能只是恫吓。”

“既如此,我们何不效仿?”

德川吉宗问道:“如何效仿?”

“殿下,唐若是早有准备,只是在等琉球事做个理由,那么必有兵力调动,总会有蛛丝马迹。”

“若唐并未早有准备,那么邀荷兰二虎竞食之计,就来得及。”

“若唐早有准备,那么就可以说,荷兰在给本邦的风说书里,已经发现了唐的调动——只要调动,便不可天衣无缝——只说荷兰已经准备出水军助战。”

“正如刘钰的阳谋,是可能做、可能不做,但可以做到;那我们也是一样。既不可能天衣无缝,那么我们的话可能是真,也可能是假,但荷兰确确实实可以对唐水军造成威胁,所以他必不得不防,正如我邦不得不防他可能在别处登陆复土佐事一般。”

既是大冈忠相的二虎竞食之计,算是此时唯一的希望,他又借刘钰信中吓唬德川吉宗的阳谋为引,似找出了问题的关键。

几个重臣顿觉似乎可行,可再一想,本多忠良便问道:“那刘钰狡猾如狐,如何肯信?荷兰每年参觐一次,只在春,如今通译已返。若是荷兰在,刘钰多半会信;可荷兰既不在,他便难信啊。”

“江户又向来不准南蛮久居,昔唐谍史世用,因是唐,方可逗留。荷兰与和所生子,亦全都赶到离岛。刘钰岂能不知南蛮面孔?”

大冈忠相早已想到这一点,自信满满。

自锁国令颁布以来,幕府视西洋书籍如洪水猛兽。明朝崇祯七年,有文刘侗写了一本《帝都景物略》,刘侗可不是天主教徒,就因为《帝都景物略》里有很小的一个篇幅描绘了一下京城的天主教堂,于是这本书就被封禁了。

至于徐光启等的书,因为天主教徒的身份,更是只要发现就要烧毁,长崎船只携带徐光启等的书,通通焚烧。

到德川吉宗时代,德川吉宗比较喜欢荷兰学问,所以适当地有所松动。这种松动,便给了大冈忠相可以作的机会。

“殿下,之前您尝说:吾闻世有兰书,惜未曾读焉。若能观一二,则无憾矣。遂有臣下进荷兰书,然只能看懂图画,却不得其中文字。殿下便遣儒生青木昆阳、侍医野吕元丈习读荷兰文。”

“何不使青木昆阳以荷兰语,做伪书一封?”

“刘钰既知本邦诸多事,当知本邦锁国,不可能流传荷兰文字。他见荷兰文,便必然相信。”

“他若相信,若准备就绪,必不敢贸然发动,定要去先找荷兰问个明白。如此错了风季,便要明年。”

“如此,殿下可趁这个机会,以重金贿荷兰,再允其贸易,荷兰必会相助。”

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关注即送现金、点币!

心算计,本在计略之中。

锁国之政,竟是祸兮福之所倚,反倒因为锁国更加了荷兰伪书的可信,因为大冈忠相换位思考了一下,若站在刘钰的角度,知道本锁国,便觉得本不可能有懂荷兰文,所以这封荷兰书信,必是荷兰所做。

“妙极!”

德川吉宗拍手叫好,心想正是如此,遂连忙叫去吧青木昆阳叫来。

并不知道当初刘钰抢了他的《番薯考》,还把刘钰当成好的青木昆阳,本没有资格参与这种核心圈的军政大事。

等忧君忧国的青木昆阳弄清楚了这个计策后,心中不禁叫苦,面露苦涩。

“将军殿下……我虽有心研读,可兰参礼,只在春逗留数,一年一次而已。我亦有公务在身,不能潜心,是以……”

“是以虽懂几个荷兰文,却也只限于、月、龙、竹、梅、天、地、而已,会写25个字母,至于以荷兰文作信,实不能也!”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