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香味的解封(2/3)

还可以把山东的荷叶银光熬也拍了,以前拍摄山东煎饼,居然不知道有这神器,太令人惋惜了!鲁老头他用砂纸挫鏊子,看似简单,但没有几十年的手艺是做不来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锉几分钟,就抵得上章丘铁锅上万下的锻打。

高手在民间。虽然,洛阳纸贵,章丘无锅,现在,滥竽充数的机械锻打锅太多,真品的订单早就排到了几年以后,但能制作章丘铁锅的师傅至少有几十名。而且,招募没有经验的农民,培训一段时间,也可以做。比起鲁老打磨荷叶银光鏊的手艺,要简单多了,《舌尖上的中国》,更应该去拍荷叶银光鏊。像鲁老这样的老手艺人,只还有不到十位。手艺,最怕的就是埋没和后继无人

又过了五分钟,鲁老太太用小盆子端着在家里已经摘好、洗好的韭菜,还有已经用热水泡发了的红薯粉丝,煎好、剁碎了的蛋皮来了。都是熟人了,没必要打招呼,只周媛媛很勤快,说:“奶奶,我来帮你切韭菜!”老太太交给了周媛媛,叮嘱了周媛媛要切细一些,红薯粉丝再泡一会儿。

鲁老很是嫌弃老伴来得慢,白了老伴一眼嘟囔道:“怎么这会才来!我以为你这老货在家生猪呢?”

听得众人都憋出了内伤,没办法,人家老两口子,平时说话就这魔幻风格,在魔都也十分地搭配。

鲁老太太不以为意,讥讽老伴道:“一根根剥韭菜、洗韭菜,再泡粉丝,煎蛋皮切碎,不要时间?”

奶奶又转身笑眯眯向江小白和多隆道:“呵呵,奶奶这个人,没什么毛病,就是爱干净!像奶奶这样,一根根剥韭菜,每片叶子、梗,里里外外都要洗三遍的人,打着灯笼都难找!奶奶做饭,保准干净,吃着放心!呦,面糊糊和了这么多,还好几种!这老货,最爱吃我做的煎饼、烙馍!”

江小白、多隆全都忍着笑,点头如同小鸡啄米道:“是!是!奶奶快出手吧!爷爷他早就馋坏了!”

奶奶笑眯眯地坐在了小马扎上,试了江小白准备的做煎饼用的竹劈子,指挥老伴坐下给她烧火。

烧鏊子很简单,随便找三块砖头支起来,直接在下面加柴火就行。旁边,有苏老买的一束束茅草

袁枚的《随园食单》记载了这种柴火,江小白试了,并没有什么神效,只相当于是农村烧的麦秸。

一定要说袁枚记载的这种很烧包,看起来很讲究、上档次的一束束茅草柴火有特殊作用,那就是容易掌握火候。但其实呢,其它任何普通的柴火,只要不是一次性放了太多,都很容易掌握火候。

鲁老讪讪地坐下了,和老伴搭配地很默契,烧火总是恰到好处。在先故意做了几个不熟的软煎饼用来擦鏊子后,鲁奶奶卷了袖子,开始娴熟地正式开工了。至于那擦鏊子的煎饼,以前也会吃的。

奶奶做煎饼有几十年的经验,也就来魔都十年后再也没有做过,不过,区区十年,根本无法使其手艺生疏。凡是和吃有关的手艺,一旦学会了,一生都基本不会忘记!鲁奶奶很快找回了感觉!

“滋啦,滋啦!”面糊糊在很烫的鏊子上,不断发出勾动鲁老等北方老狐狸腹中馋虫的美妙的声响。

奶奶用竹劈子在鏊子上摊煎饼娴熟无比,动作如同行云流水,平均半分钟左右,就能做好一张,随手捏住煎饼卷起的边一揭,甩到旁边的筐子里,就开始摊下一张,只一小会就摊了好几十张。

很多食物,需得高温才可以解封香味。在低温时,毫无香味,死寂一片,不值得一吃。必须浴火才能重生。比如大部分辣椒,生吃并不辣,经过爆炒,用高温解封其辣味,吃起来会辣得很过瘾!

用脚趾甲想也知道,古人在科学方面是不行,可他们的经验多得是!假如,辣椒生吃更美味,谁闲着没事,用它来炒菜?直接切生的放上去,或者捣成酱汁加上去不就好了?试过了就知道不好。

麦香这种不可捉摸的东西也一样,只有适宜的高温,才可以让平时根本闻不到香味的麦香味呈现出来。很多香味物质,都很内敛,极其擅长躲猫猫。只好温度高到一定程度,才能把它们逼出来!

夜市上,常出现爆压鱿鱼烧烤机,那是种像打印机的台式电饼铛,上下两层都能加热,是用上层厚重的钢板的重力,以及螺旋把手加压,把鱿鱼或其它肉类或面糊糊压成薄饼,用压力助力温度双面加热,全面形成一个高温小世界,解封食物的香味,同时,将影响酥脆口感的把中间的食物的水分蒸发掉,将其烤得酥脆焦黄,最后,香味会飘上十几米。肉类被它压成薄饼,烤得酥脆金黄,香飘十几米也就罢了,因为,肉本来就香。可用它来做煎饼,很让人们不可思议,平时闻起来,毫无味道的小麦面粉,居然可以这么香!那样吃起来,会比平时的面食香脆百倍。用这种方法烤肉饼、鱿鱼饼,也就是把后者的烤成酥脆至极,好似薄冰一样,一碰就碎的薄饼,同样会解封出更多的香味,比平时的做法好吃上几十倍。这就是懒人用的笨办法,让是温度基本到了好处!

用鏊子摊煎饼,虽是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