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荷叶银光鏊(3/3)

多年的鲁老,在依旧很热的铝鏊子上滴了几滴水,那几颗晶莹的水珠,立时都很欢快地跳了起来,最后,跌碎为无数小水珠,从鏊子上滑落,就像水滴落在了荷叶上。鲁老拍了鏊子满意道:“好!这样,就是很好用了!”

这就是鏊子之中的极品—荷叶银光鏊!在宫廷里,的确是银制的!但铝制的其实更好,只不过在古代只能用银代替,铁的性质较差,铁质的鏊子需要频繁地擦油。有一个鏊子能像荷叶一样,沾生面粉糊,但面粉糊熟了之后就不沾了,也就是摊煎饼熟了后,煎饼会自动翘起四周,不需要用铲子铲,用手轻轻一揭就开,在沾与不沾完美地变幻,几乎不用擦油保养,那就是鏊子中的神品!

中国的古人们很懂得技术,却不太懂得科学,不要问他们为什么趁热去打磨,怎样改变了金属表面的晶体结构,最终做成了荷叶银光鏊,鲁老这样的老辈人并不懂得,他们只有祖辈传承的技术。

江小白和多隆也更关心吃,一定要解释,这两个对老祖宗的技术略略有些了解的货认为,这个北方的烹饪器具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做到了极致,和青铜器中最难铸造的透光镜,也就是魔镜有些相似,在铸造后,经过研磨产生压应力,形成弹性形变,当研磨到一定程度时,弹性形变迭加地发生作用,会使其表面产生极多微小的凸凹不平的曲率差异,在表面的微观结构上,像极了荷叶。

其表面的金属晶体层,就是能像荷叶的表面一样,不沾水,沾生面粉糊,但熟了之后就又不沾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老祖宗们关于吃和烹饪器具的智慧,多得去了!同样奥妙无穷的,还有紫砂壶,紫砂壶的微观世界,别说江小白和多隆不能理解,就是砖家们,也只是懂了一些皮毛。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