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昏君10(1/2)
“回皇上,高龚当初给太后上书,说平等,皇帝跟百姓是一样的。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皇帝跟太后大怒,将高龚贬出京,太上皇登基后,又将他调回来做了一个月的宰相,然后他又上书谈他那套想法,被上皇贬出京城。”
李福觉得高龚真是走了狗屎运,居然两个皇帝都没杀他,让他活奔跳到今天。
李祯惊讶了一下,平等,现在就有这个想法了?不过,在封建时代提
平等,总有种找死的感觉。
“高龚回京述职的时候提醒一下朕。”李祯对这个高龚很好奇,他到底是超越时代还是这个时空有了漏?
李祯继续往下翻奏折,三司使推荐的宰相是一个大儒,虽然是个白身,但在民间的影响很大。
六部尚书推荐的都是一些老臣,没什么新意,也不是李祯理想中的宰相选。
目前,唯一让李祯好奇的也就是高龚,不过从这个的行为来看,不能为宰执,否则朝廷还不知道要被他带到什么地方去。
李祯想了想,参知政事主要是为了削弱相权,汇总全国事务,执行政令。现在既然宰相没了,六部可以独立出去,参知政事的担子就很轻了,也没必要再设宰相。
不过,改革官职还得慢慢来,六部独立之后,需要管哪些事?户部跟三司,兵部跟枢密院,礼部跟诸监等职责重复的地方得理清楚,否则肯定会造成动
。
李祯下旨道:“参知政事李玘任宰相,兵部尚书汤骕任参知政事。”
汤骕很惊喜,他自己都没想到,自己有一天居然能成为副相,果然投靠皇上是对的。
除了这两个升职最亮眼的官职外,还有锦衣卫之前调查好的中下层官员,这一届恩科得中的进士都得到了晋升。
其中状元李常跟榜眼吴饧都去了翰林院,探花韦伦去了兵部。还在淮南的周皓,李祯也没忘记,只要他能立功回来,一个御史中丞是少不了的。
御史台也确实需要清理一下,现在的御史中丞没有魄力,那就换个有决心,有能力的来。
处理完了这些紧急的事,李祯才有消息回过
来关心一些小问题。前段时间,李祯看似很清闲,连奏折都有
代批,但他心里无时无刻不在计算着当前的形势。
军队,粮,官员,太上皇......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满盘皆输。
现在总算可以松气,李祯问道:“前方的战事怎么样了?淮南可有消息?河东的
况怎么样?当地官员的折子呢?”
王忠连忙搬来了一堆的奏折,又机灵地把锦衣卫指挥使方白,内内侍省都知李福拉了过来,眼看着就要问总结了,
没到齐可不行。
王忠分好类,给李祯介绍道:“皇上,这本是河东知州的奏折,蛮退兵后,河东逐渐恢复正常,百姓生活和乐。这本是周大
的奏折,淮南的确有旱
,不过现在已经基本稳定下来。这本是广宁的奏折,蛮
久攻广宁不下,也已经有撤退的迹象了,俞将军估计蛮
撤退也就在最近。”
听起来倒是形势大好。
“方白,你那边的消息是什么况?”
方白道:“回皇上,锦衣卫探查到的河东受损很大,很多偏一点的城池都被烧杀抢空,蛮是抢够了,然后见援兵到达后才退的。淮南的
况基本是奏折上的,广宁有
跟蛮
私通,出售很多蛮
需要的东西。”
“李福呢?”
李福道:“回皇上,宫里的况
才还需要一些时间理清,目前没有什么
况。”
李祯也理解,毕竟李福一直在禁军做事,宫里要是有什么事王忠早就告诉自己了。
河东,广宁,河东,广宁,李祯来回转悠着,嘴里念叨着这两个州,殿内的几个也不敢说话。
“王忠,让把河东从上到下的所有官员全部押解回京,让李常去当河东总督,吏部挑
补上其他缺,告诉那些新派的官员,谁敢出一点差错,别怪朕不留
面。”
李祯心里满是怒气,王忠不敢多说,转身去处传旨了。河东,这次的官员肯定惨了。
“王忠,传旨,河东除了商业税,其他税一律免除,三年止。”
李福小心道:“是。”
“方白,朕需要你去广宁,多带点,把那些吃里扒外的蛀虫抓出来,朕给你先斩后奏之权。”
“是。”方白应道。
李祯知道宁国很烂,这很正常,任何一个朝代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出现问题,但让他特别生气的是总有些为了钱,不分敌我。
那些死掉的都是被这些卖国贼害的,他们是在吸大宁的血!蠢货,这群蠢货,大宁不好,他们能有什么好,难道他们觉得蛮国真会把他们当回事吗?
气了一会,李祯也冷静下来,这些是没法说通的,只有刀才能捡回他们的良知,那就让刀去跟他们说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