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追击(1/2)

孙立德并没有发现到汉军部署在城内的伏兵,自然无法做出应对。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他甚至没有猜到柳鸿远会进行夜袭。

柳鸿远为了不惊动河内军,只在城里留下了少量精锐士兵。

每一个士兵都有合理的身份,甚至有安临城的平民打掩护。

孙立德虽然没有看破柳鸿远的谋划,但却一再提醒将士们提高警惕。

汉军就像是一只被逼上绝路的老虎,随时都会吃人

河内军的优势并不稳固,一个不注意,就会被汉军翻盘。

入城之后,孙立德对将士们提出严格的管制。

尽管安临城中很热闹,孙立德却禁止将士们以任何理由离开军队。

对军队管理严格,对城门的防御却并不重视。

孙立德没有在城门上增派兵力,只维持了最低守卫力量。

河内军部署在四个城区。

每支部队都采用轮休策略,遭遇战事的时候,部队中至少有半数将士可以立即参战,为另外半数将士争取时间。

朔方郡的战事持续了很久,将士们也一直保持警惕。

即使是军纪严明的河内军将士,身体也有些吃不消。

难得进入安临城,将士们正准备进城放松,或饮酒,或购物

孙立德的命令却打消了将士们的想法,引起士兵们的不满。

不仅仅是士兵,很多将领也认为孙立德的警惕过了。

安临城是朔方郡的最大城池,只要守住四座城门,一般不会有危险。

姜文恺曾提过建议,希望孙立德在保证城门守备的基础上,保证将士们的休息。

孙立德没有让步,在他看来,汉军一天没有被剿灭,就一天不能放松。

保持警惕,或许会让将士们疲惫不堪,但是,不保持警惕,一旦遭遇敌袭,付出的代价可不仅仅是疲劳。

保持警惕是个好习惯。

好习惯之所以难以养成,是因为好习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维系。

但是好习惯之所以会成为好习惯,正是因为这个习惯本身是正确的。

虽然将士们很辛苦,但是,提高警惕确实可以在关键时刻避免风险。

守卫东门的将领是孙立德刚刚提拔起的将领,在汉军夜袭的当天,这名将领竟然不在岗。

主将不在,兵力又不足,面对汉军的里应外合,城门迅速失守。

汉军却没能迅速取得突破,一方面,汉军没有及时追加兵力扩大战果;另一方面,河内军拥有成体系的反应机制。

在汉军攻入城内后,河内军东城守兵立即做出反应。

东城守兵在组织反抗的同时,将军情传递给其他城区的守将。

东城守军边打边撤,西城的部队组织支援,南北两座城池的守军,则采取迂回行动,对入城汉军的后路实施包围。

虽然柳鸿远的警惕避免了更大的失败,但却没能救回入城的汉军。

撤退号响之后,曹弘毅立即组织将士撤退,部分将士突破河内军的封锁得以逃脱。

然而,依旧有大半个营被包围在了城中,城门的吞吐量有限,河内军的合围速度又太快,汉军根本无法逃脱。

河内军迅速完成合围,并且封锁住东门。

面对包围,曹弘毅放弃从东门撤退的计划,相反,他下达了冲锋命令,组织将士们朝着安临城中央城区发动冲锋。

曹弘毅的思路是对的,东门已经被封锁,将士们即使出城也只会自投罗网。

与其退守城门,屈辱的死去,不如拼死一击,从正面突围,河内军把兵力都用在合围上,城内的兵力自然不多了。

只要能够打穿城中的这支河内军队列,汉军就能获得一条生路。

汉军的反冲锋确实给河内军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汉军攻势极强,河内军的正面防御部队险些被击穿。

但是,汉军毕竟兵力不足,他们的反击随着曹弘毅的阵亡烟消云散。

将领战死之后,士兵们各自为战,成为一团散沙。

河内军采用各个击破,又打又拉的方式,剿灭了这些叛军。

以曹弘毅为首的汉军将士被全歼,只有少量机灵的汉兵躲进了城里,藏了起来。

河内军只留下小股部队守卫城池,主力出城和城外的部队汇合,由孙立德亲自统帅向汉军发起追击。

孙立德并不是第一个带兵追击的河内军统帅,钟强比孙立德行动的更早。

当河内军从城南城北两个方向进行包抄的时候,汉军便开始撤退。

负责断后的,是李天成的部队。

孙立德认为这是最好的战机,因此,命令钟强带领部队进行追击,钟强和李天成两个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