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进入草原(1/2)
汉军跟在大月骑兵身后,离开汉地进克兰
原。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克兰原是游牧民族的领地,整个
原不适合耕种,对于农耕文明的汉国来说,这片
原不值得占领。
汉军也曾和大月有过
战,不论取得多么显著的战果,汉军都会在胜利之后撤回汉地。
和汉军相似,北方的游牧民族同样对南方的土地没有野心,游牧民族不懂得如何耕种。
大月的几次南下都是以劫掠为目的,即使夺取了城池也只是为了巩固劫掠的战果,最终还是会撤回
原上去。
因此克兰原的边界也是一条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边界。
大月的内附不仅仅让凶狠的大月骑兵成为了汉军的友军,还给汉国带来了很大一块国土。
大月的内附让汉
产生一种错觉,一种领土扩张的错觉,因此,汉
没有在第一时间意识到北方鲜卑
的威胁。
大月确实带着克兰
原的土地一起归附,但这部分的领土对汉国只能算是水月镜花,实际收益很小。
农耕民族习惯于定居,因此,国内的重要通道上都会设置坚城进行守备。
游牧民族却不同,这些逐水定居的游牧民流动
极强,除了少数几个水
丰饶的地方,大多数的地方并不适合长期生活,游牧民往往会采取走到哪吃到哪的习惯。
因为原上没有城池,所以大月
的领地只能算是概念上的领地,根本没有办法阻挡鲜卑
南下,甚至无法充当侦查的眼线。
更糟糕的是,发现鲜卑侵略汉地后,大月
开始祸水东引,在克兰
原
为造成了大量的无
区,鲜卑
可以自由出
大月
的领地,在北地郡的北方肆虐。
汉军和大月合军之后,大月
骑兵承担起所有的侦查任务,这些马上成长的汉子们在
原上将会发挥出最好的状态。
鲁连秋同样是一个注意使用侦查兵的将领,在行军过程中,不时有快马往返,报告平安。
为了照顾步兵的行进速度,所有的骑兵都控制着马速,保证步兵不会被骑兵甩掉。
汉军的骑兵跟在大月骑兵身后,汉军的步兵则跟在汉军骑兵身后五十米左右的位置上。
进原,放眼望去,都是青
,对于新环境,孙立德产生了新鲜感和不适感。
在这种单一环境下,很容易就会疲劳,稍不注意,就会迷路。
大月毕竟在这片
原上生长起来,对
原环境非常了解,有大月骑兵作为全军的先导,汉军只需要跟在队伍后方行进即可。
行进过程中,汉军偶遇了一支南下的鲜卑。
这支鲜卑似乎准备进
汉地劫掠,行军队列中还推着大车,很多
的身上背着麻袋。
这支鲜卑的运气不太很好,他们不仅遇到了联军,还一
撞进了联军的阵前。
大概是连来的胜仗让鲜卑
丧失了警惕心,也许鲜卑
没有想到汉
敢
克兰
原,或者想不到如丧家犬的大月
会有勇气进行反攻。
鲜卑没有对眼前的骑阵产生警惕,直到两军拉近距离,这些鲜卑
才看清楚联军旗号。
但是鲜卑已经失去了最佳的逃跑机会。
这队鲜卑不仅
数少,而且战力弱,被联军轻松杀败,除了少部分幸运的骑兵得以逃脱,大部分步兵都被汉军俘虏。
鲁连秋随机挑选了几个俘虏进行问话,从俘虏中确认了所处方位以及鲜卑
军力部署
况。
鲜卑虽然和大月
同为游牧民族,两方的军事制度却有所不同。
区别于大月的四王制度,鲜卑
的王权更为集中。
这次负责节制南方鲜卑部队的是鲜卑大汗的大王子韩约,大王子似乎是带着命令来的,俘虏们想在执行军令之前再抢一把大的,只不过,算不如天算,这支准备发财的军队遇上了联军。
俘虏兵的级别太低,问不出有价值的报,唯一的百夫长又逃的太快。
发生遭遇战之后,联军出现在克兰原上的军报很有可能会被泄露出去,汉军需要在韩约做出反应之前发动奇袭。
联军不能继续耽误时间,必须加快行军速度。
鲁连秋把俘虏给了步兵看管,命令骑兵加快速度。
直到这时,孙立德这才知道鲁连秋的目的。
鲁连秋的目标是鲜卑在克兰
原南部的一处存放牛羊物资的大营。
鲁连秋不知道从何处得到的报,知道鲜卑
在克兰
原南部有一座大营,营中储存了大量的牛羊,为了这个
报,鲁连秋不仅兴师动众,还冒险远征。
汉军此行的目的,就是毁掉这座大营,毁掉营中牛羊。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克兰原,牛羊是游牧民的生存基础。
游牧民以喝羊,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