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联军(1/2)
眼前的土匪大营依旧残留着几前战斗过的痕迹。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孙立德开始感慨命运的反复,他实在没有想到,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内,自己居然会连续两次来到升龙岗。
昨天晚上,孙立德带领着本部骑兵赶到了漠杨城城内校场参与了集结,接受鲁连秋的检阅。
孙立德本以为鲁连秋会抓紧时间,连夜组织骑兵北进,毕竟鲁连秋给军官们准备的时间太少。
到达校场之后,孙立德才发现自己猜错了。
鲁连秋不仅没有马上下达作战命令,反而在清点完数之后,当场解散了军队。
鲁连秋要求那些没有凑够马匹的军官利用一晚上的时间准备骑兵。
凑齐兵员的军官则需要准备好部队的武器装备。
鲁连秋反复强调,时限过后,所有没完成任务的军官都将受到惩罚。
尽管鲁连秋没有讲清楚具体惩罚措施,军官们却不愿意以身试法。
被迫接受命令的军官们只能想尽办法去购买或者抢夺马匹、武器。
因为鲁连秋的这道命令,漠杨城内外的商队遭了殃。
那些不敢进攻马匪的士兵,把这些商队当成了软柿子。
在军官的放任下,大兵不仅抢走了马匹,节恶劣的甚至劫走了货物和银两,唯一庆幸的是没有发生流血事件。
对于平民来说,兵患比匪患更可怕。
土匪劫掠时,百姓们可以寻找官兵求救;兵劫掠时,百姓们失去了唯一求救途径,百姓们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
很多东西维持太难,失去又太容易,例如,民心。
民心这种东西是无法量化的。
对于汉军做出的这些伤害平民感的事
,鲁连秋完全没有做出弥补措施。
鲁连秋不仅没有惩罚作的将士,甚至没有要求过
兵退还赃物。
鲁连秋很可能并不知道麾下将士的过激行为。
但孙立德觉得,自己都能知道的事,鲁连秋不应该不知道。
也许鲁连秋无法理解失去民心是一件多恐怖的事。
总而言之,汉军成功集结起了骑兵,聚集起一支数为二百五十七名的骑兵队伍。
骑兵集结之后,鲁连秋没有没有进行整编,直接统帅军队朝北行军。
事实证明,鲁连秋在统兵方面还是有点东西,他不仅规划好了行军路线,还做好了战争准备。
鲁连秋提前命令士兵通知清马城守将在城外准备好粮食和料,给汉军提供补给。
将士们饱餐之后,马匹喂足料,鲁连秋统帅部队来到了升龙岗。
在升龙岗,孙立德终于明白了鲁连秋的信心来源。
漠杨城的骑兵只是鲁连秋的部分力量,鲁连秋从一开始就没有把这些仓促成军的骑兵当成主力。
为了顺利完成奇袭任务,争取时间,鲁连秋征召了长城和北境的两支守军。
两支守军在升龙岗集结的兵员达到六百,全都是
锐步兵。
北境军的统帅是一个中年,孙立德第一次认识。
长城军的统帅正是唐永。
除了这两支步兵,升龙岗内还有一支数在五百
左右的大月
骑兵。
统帅大月骑兵的是一名独臂青年,据说是大月王的二王子,据说以前在战斗中失去了手臂。
如果说鲜卑打汉
是为了掠夺,鲜卑
打大月
纯粹是为了进行一场种族灭绝战了。
底层的大月可以投降鲜卑
,高层的大月
却要为了自身的权势和
命死战到底。
大月对汉军的这次出击非常重视,不仅派出了一名王子,还派出了五百骑兵。
骑兵中还包括一支标枪骑兵。
孙立德总是感觉自己似乎在哪见过这个二王子,却怎么都想不起来。
四路军队会师之后,鲁连秋召集了长城军、北境军和大月军的统帅进行战前部署,汉军骑兵获得了短暂的休整时间。
这次战前会议,鲁连秋并没有邀请孙立德参加。
虽然鲁连秋在私下的谈话中对孙立德很客气,在这位将军的心中,孙立德终究是个外。
孙立德倒也乐得清闲,利用这段时间,孙立德仔细了解了麾下的这三十名骑兵的能力和特长。
孙立德的骑兵虽然都擅长骑马,却都没有马上作战经验,严格意义上来讲,只能算是骑手,不能算骑兵。
孙立德更怀念周地招募的那些柔兰骑手,那些是天生的战士,简单训练之后就能够拿来使用。
马上作战并不是简单的骑在马上挥舞兵器,孙立德明白,自己这些骑兵只能算是机动强的骑马步兵。
孙立德的观点也是鲁连秋的观点,鲁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