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大义春秋(2/5)
位不大,没座位。
后面,着一面旗,上面写着“吴记”。
每个国家的皇城外的巷子里,都有老字号。
但不是有铺面的老字号,而是摊位。
上朝前,大臣们自然得起早到宫门候着,难免肚内饥。
所以,命下去巷子
买一些吃食过来垫垫饥自是首选。
不是不能从家里带,但从家里带的话,一是少了热乎劲儿,二则是轿子里或者马车里吃东西,摇摇晃晃的,不方便且容易弄脏朝服。
至于说上朝带着厨子和食材过来,那太招摇。
哪怕一些大贵族家里良田万顷,仆无数,但在皇城下,依旧得保持一下“一贫如洗”的体面,千百年来,这是为官的必备素质。
所以皇城巷里的这些小摊小贩,就能发挥出极大的作用。
当然了,不要以为这些小摊小贩就真的是小摊小贩。
能在这里摆摊的,
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摊位卖饼或者烙子的,其背后的能量,都大得很,普通的摊贩可付不起这里的摊位费。
首先,凤巢内卫会审核在这里摆摊的摊贩,审核他们的背景,否则真要弄出个谁下个毒毒死了一群大员岂不是闹出天大的笑话?
二来,皇城巷的摊位,都得竞标的,也算是凤巢内卫的外快之一,在这里,卖早食的,背后都着旗帜,都是郢都城内的大酒楼百年老店。
靠卖早食,肯定回不了本,你卖得再贵也不可能回本,但因为吃的都是那些朝臣,所以这个广告,这个面子,你得做,你不做别就会做。
不过,
今不上朝,也不是这个点,就算是上朝也是这个点,也没摊贩敢出来在这里支起摊子。
可偏偏,一个馄饨摊,就出现在了这里。
下面,是小炉,烧着炭,案子上,有刚包好的馄饨,大的小的都有,各式调料也都备齐了,可以根据主顾的味加。
摊主是一个中年男子,系着围兜,许是常和面打
道的关系,所以整个
看起来有些白。
其背后的吴记,其实是老字号了。
很多朝臣听自己的老前辈就说过其刚上朝时就吃过吴记的馄饨,
也有好事者觉得这馄饨味道不错,就去找寻这吴记到底是郢都哪家铺子在这皇城巷支起的门面,但都一无所获。
吴记,似乎就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卖馄饨的小摊贩。
但傻子也清楚,这不可能。
但既然查不出,就没会再继续查下去。
凤巢内卫既然让在这里卖馄饨卖出了个百年老字号,自然有着他的道理。
今,
吴记又出摊了,
只可惜,
面前黑压压的一片,不是上朝前的大楚朝臣,而是燕。
“伯爷饿了吧,来碗馄饨暖暖胃?”
摊主吴麻子热地喊道。
他不屑去隐藏,也懒得去装模作样。
他既然已经出现在这里,也就没必要再画蛇添足,茶楼酒客喜欢听这般的故事,但当事却不喜欢傻乎乎地这般去演。
靖南王走了过去,
而此时,
皇宫大门,
出现了一顶小轿,
俩轿夫放下轿子,
从里下来一个老者。
此,是大楚令尹,相当于大楚的宰辅。
他身材矮小,老了,就更像是缩水了一般,更小了。
俩轿夫只是普通,忠心耿耿那是没得说,但在此时,面对一众如狼似虎的靖南军铁骑,依旧两
打颤。
“哈哈哈,回,回去吧。”
令尹挥挥手,让这自家的俩轿夫回去。
这俩轿夫,从他们的爷爷辈起,就给他抬轿子了。
随即,
令尹也来到了馄饨摊前,吸了吸鼻子,
道:
“唉,好久没吃这一了,还真想得慌。”
吴麻子笑道;“令尹大是吃腻了。”
“也是,也是,呵呵,早年,老吴在时,我隔三差五地就吃,到你小子手上这些年,这馄饨,是真没老吴在时的那味儿了。”
吴麻子笑笑,不说话,麻溜地两份馄饨下锅,盖上锅盖。
紧接着,拿出两个碗,开始往里调配佐料。
“令尹大还是老规矩,多葱多香菜多辣子多酱?”
令尹伸手,揉了揉自己的红通通的鼻子,道:
“没忘就好。”
“王爷您呢?”
靖南王道:“随意。”
“好。”
吴麻子又对令尹道:“瞧瞧家燕国的王爷,就是不讲究吃穿,咱们这儿一比,可就差远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