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徐文长来投(1/2)
却说徐小郎君成功劝说老爹买下一座临街商铺。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这铺子地理位置极好,便在成贤街把东,可以说是定海县的核心地带。
最难能可贵的是,这铺子还带有一个不小的后院,正好满足前店后厂的模式。
徐小郎君为其取名曰“妙峰堂”。
既然要做书坊,当然要先考察同行的经营范围。
经过徐言的观察发现嘉靖时期书坊经营的书籍种类大致有六类。
一是全书,如《十三经注梳》;二曰要书,如《四书集注》、《五经集注》等科举工具书;三为经世之书,概讲时务机宜之事;四曰赘书,基本是掇拾陈言旧语;五为益之书,即医、农之类专业书籍;六曰无用之书。
这六种大类中前两种是主流,但卖的最好的却是第六种无用之书。
何谓无用之书?杂记大可都归此类。
这么看来徐言要写的“西游记”、“红楼梦”自然属于无用之书。
虽是“无用”,却是有趣,徐言对于这两部大作还是很有信心的。
当然,饭要一吃,书要一章章写。
急不得,急不得......
妙峰堂开业第一天,基本上没有什么来。
这也不奇怪,书坊一般都有自己的固定客源,许多都是回客。
徐言想要虎夺食,自然要多想些办法。
宣传肯定是第一位的,思量再三他决定将西游记的第一回单独做成宣传册,免费在定海县城内发放。
徐府有的是手,不过耽误一
的工夫罢了。
“诗曰:混沌未分天地,茫茫渺渺无
见。自从盘古
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徐言对这开篇还是很满意的。有文采有悬念,容易勾起的兴趣。
在册子最后,还写有欲知下回如何,且到妙峰堂一览。
相信城中百姓读过这第一回后,便会争相向妙峰堂涌来。
......
......
按下这些且不表,却说陈茂礼回到慈溪县后不久便前往绍兴游学。
游学期间,他参加了不少文雅集,期间提及了徐言在宁波府城作的几首绝世诗词。
一时间徐言名声大噪,所作诗词在绍兴士林之中广为传播。
绍兴最注重文采,像徐言这样的天才少年自然被极为推崇。
徐言的众多崇拜者中便有一位山县的秀才,徐渭徐文长。
徐渭出自山县一个没落的官宦家庭,虽然二十岁中了秀才,但之后两次乡试都未能中举。更为可悲的是在他二十五岁时家产被乡绅恶霸悉数霸占,名下宅子、田地
然无存。翌年妻子潘氏又因病早逝。
家亡,科举不中,至此徐渭对于生活已经绝望,不想继续留在这个令他伤心的地方。
他急需换个环境,从开始!
便在这时他结识了陈茂礼。从陈茂礼的中徐渭得知了徐言,并对徐言的才华钦佩有加。
陈茂礼见徐渭生活艰难,便推荐徐渭前去定海县投奔徐言。
毕竟徐言为仗义且出手阔气,给陈茂礼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徐渭权衡一番后决定一试。
反正绍兴这个地方已经没有让他留恋的和物了,便离去罢。
于是二十六岁的徐渭收拾行囊背井离乡,只身前往宁波。
......
......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徐渭将最后的盘缠给了车夫,背着包裹跳下了马车。
望着定海县城大门,他神怅然。
依例接受检查进了城,徐渭按照陈茂礼给他留下的地址前去找寻,没费多少工夫便来到徐府大门外。
吸了一
气,徐渭鼓足勇气上前敲了敲门。
很快大门打开,徐府门房从中走了出来。
徐渭掏出早就准备好的名帖,双手奉上。
“山县秀才徐文长经慈溪友
陈履卿引荐,求见贵府公子。”
他已经想好,无论如何要留下来,故而将姿态放得很低。
既然科举无望,总得想个办法糊,做幕僚是最好的选择。
门房接了名帖并没有说什么,而是将大门关上。
徐渭除了等待没有旁的选择,便闭上眼睛修养心神。
不知过了多久,他又听到了大门开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