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局:一个女市长的自救(上)(10/13)

消息!”

一小时后,拼图逐渐清晰。多方渠道证实,私募基金投资地方的限制确实有

望放宽,而宿昌因其“三省交界”的区位优势和正在建设的数字经济产业园,恰

好符合潜在的政策支持方向。

“原来如此……”胜蕾靠在椅背上,长舒一口气。高婉婉哪里是被“勇气”

打动,分明是嗅到了政策变动的风声,提前卡位布局。宿昌不过是她棋盘上的一

枚棋子,所谓的“合作”不过是资本逐利的必然选择。

这个认知让胜蕾既释然又苦涩。释然的是终于理解了高婉婉的突然转变;苦

涩的是,即便作为市长,在资本眼中也不过是工具性的存在。

果然,私募基金项目的成功使胜蕾一时名声鹊起。《新华日报》在财经版报

道了这则消息,称其为“区域经济与金融资本融合的典范”。邻近几个市的领导

纷纷打来电话,有的祝贺,有的则直接带着团队来“取经”。

“胜市长的创新思维令人钦佩!”许州市常务副市长握着胜蕾的手,眼中满

是艳羡,“政府引导基金直接参与私募投资,这在全国都是创举啊!”

胜蕾优雅地点头致谢,内心却掀起惊涛骇浪。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次所谓

的“成功”纯属误打误撞。当初投资天辰资本只是自己想摆脱调查,根本不懂什

么金融市

场运作。但命运弄人,恰逢国家政策调整,她这个金融门外汉竟莫名其

妙成了“改革先锋”。

“胜市长,能否分享一下您当初的投资决策过程?”临城市财政局局长恭敬

地递上笔记本,像个小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秘诀。

胜蕾轻抿嘴唇,脑中飞速编织着说辞:“关键在于把握政策窗口期……我们

预判到货币政策宽松将带来资本市场活跃……”这些从财经新闻临时抱佛脚学来

的术语,此刻被她用得行云流水,仿佛真是深思熟虑的战略决策。

考察团离开后,胜蕾独自站在办公室落地窗前,望着楼下陆续驶离的公务车

队。夕阳的余晖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射在墙上那幅“清正廉洁”的书法作品

上。她突然轻笑出声,笑声中带着几分自嘲与疯狂。

“这个死局就这么走活了?”胜蕾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窗帘流苏。

三个月前,她还是省纪委调查名单上的“问题干部”;三个月后,竟成了周边地

市争相效仿的“改革标杆”。这种戏剧性逆转,连她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

更令胜蕾惊喜的是,省里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变化。市委秘书长悄悄告诉她:

“省纪委的调查组撤回去了,说是‘阶段性工作结束’。”秘书长压低声音,

“听说上面有人发话了,要‘保护改革创新的积极性’。”

庆功宴上,胜蕾多喝了几杯。回到家中,她脱掉高跟鞋,赤脚踩在冰凉的大

理石地面上,酒精让她的思绪有些飘忽。她打开手机银行,查看了一下自己的几

个秘密账户——这些年通过各种手段积攒的“家底”,数字虽然可观,但比起高

婉婉随手就能调动的资金,简直不值一提。

一个危险的念头在胜蕾脑海中生根发芽:原来搞金融比在市政上赚钱快多了,

而且也安全。毕竟,谁能想到政府引导基金会违规操作?就算查起来,也有“改

革创新”这块金字招牌挡着。

夜色渐深,胜蕾却毫无睡意。她打开抽屉,取出一本崭新的笔记本,在扉页

郑重写下“金融投资备忘录”六个字。翻到第一页,她开始罗列自己能调动的资

源:

1.政府引导基金剩余额度(约3亿元)

2.城投公司可支配资金(约

5亿元)

3.土地出让金监管账户(灵活操作空间)

4.重大基建项目内幕信息(规划中地铁线路等)

5.人事任免权(可安排“自己人”到关键岗位)

写到这里,胜蕾的笔尖微微颤抖。她清楚地知道,这些本应用于城市发展和

民生改善的公共资源,正在她脑中变成私人牟利的工具。但权力的腐蚀早已让她

麻木——自从与成欣虎同流合污那天起,她就已经跨越了那条红线。

“只要操作得当……”胜蕾轻声自语,翻到下一页开始研究近期政策动向。

她特意标注了“粤港澳大湾区”、“科创板”等热点概念,计划利用政府资源提

前布局相关领域。作为地级市一把手,她能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