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之母子诗词大会(1)(5/17)

亲和孝顺痴顽的儿子。

这层默认的共识,让宝玉的胆子愈发地“行止无状”。他不再满足于《西厢记》或《牡丹亭》这类尚属雅致的“才子佳人”故事,而是开始从外面搜罗来一些更为露骨、更为直白的“艳情话本”。这些书册通常没有精美的装帧,只是用最粗糙的纸张印着,封面也往往是些引人遐思的春宫图样,被他小心地用牛皮纸包好,藏在宽大的袖中带入母亲的房里。

日午后,他又故技重施。王夫人正倚在榻上,手里拿着一卷《金刚

经》,有一搭没一搭地看着。见宝玉进来,她连眼皮都未曾抬一下,仿佛早已习惯了儿子的“不请自来”。

“母亲,”宝玉凑过去,献宝似的掏出那本包着书皮的册子,这次是坊间流传甚广的《痴婆子传》,“儿子又得了本奇书,想与母亲共同参详。”

王夫人闻言,终于放下了经卷,目光落在那本其貌不扬的书上,眉头微蹙:“又是什么神神鬼鬼的胡话?”

“母亲此言差矣。”宝玉一脸严肃,坐到了她身边,将册子摊开,神情仿佛是在探讨什么经世济民的大学问,“圣人亦云:”食色,性也。“可见食欲与色欲,乃人之本性。我等凡夫俗子,若不能勘破此节,又谈何修行?佛家讲”烦恼即菩提“,正是要我等深入烦恼,方能得见菩提。这些书中所写,虽看似俚俗,实则描摹的正是最真实的人性。我们读它,非是为了沉溺,而是为了看透、为了放下。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大学问。”

这一番引经据典、似是而非的歪理,被他说得义正辞严,掷地有声。王夫人听得一愣一愣的,竟觉得他说的……好像有那么几分道理。她一个妇人家,虽也读过几句书,又哪里辩得过自己这个满肚子“歪才”的儿子。更何况,这番话,正好为她那颗蠢蠢欲动的好奇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冠冕堂皇的台阶。  “就你歪理多。”她嗔了一句,算是默许了。

于是,在这间终日弥漫着檀香的肃静房间里,上演了极为荒诞的一幕。一个吃斋念佛的诰命夫人,和一个不务正业的贵公子,头挨着头,共同“研读”起了描绘市井妇人情私通的艳情小说。

书中的文字远比《西厢记》之流要泼辣、直白得多,那些关于男女性事的描绘,更是毫无遮掩,充满了市井的活色生香。宝玉念得一本正经,遇到那些粗鄙的词句,也只是略作停顿,便面不改色地继续下去,仿佛他念的不是淫词秽语,而是圣贤文章。

王夫人起初还强作镇定,可听着听着,脸上便不由自主地飞起了红霞。书里那些大胆的交合场面,那些浪形骸的言语,像一只只无形的手,在撩拨她那早已枯寂多年的心弦。她觉得浑身燥热,口干舌-燥,只能端起手边的茶盏,一口接一口地喝着凉茶来压制那股邪火。手中的蜜蜡佛珠,更是被她捻得飞快,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抵御那些文字带来的魔力。

宝玉将她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暗笑,嘴上却愈发“正经”:“母亲您看,这妇人虽行为不检,但其对情欲的追求,不也正是人性的一种体现么?可见礼法虽能束缚人的行为,却无

法禁锢人的本心。佛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世间的礼教纲常,或许也不过是一场泡影罢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不忘用诗词来“升华”主题,指著书中描绘妇人雪白肌肤的段落,吟道:“”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可见这妇人天生丽质,难怪那和尚要为她动了凡心。可见美色当前,便是得道高僧,也难免心猿意马,我等凡夫俗

子,又何必过于苛责自己呢?”

这番话,既像是在为书中的人物开脱,又像是在为他们母子二人此刻的行为寻找合理的解释。王夫人听着,只觉得自己的防线正在被儿子用这些包装精美的“学问”一点点地瓦解。她甚至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他们真的不是在看禁书,而是在进行一场深刻的哲学思辨。

自从开启了这种“学术研讨”模式后,宝玉的礼物也开始变得愈发大胆和出格。

他不再送那些安神的香囊,而是开始往母亲房里搬运各种昂贵的胭脂水粉。什么扬州谢馥春的鸭蛋粉,苏州戴春林的头泽油,甚至还有西洋来的,用小玻璃瓶装着的玫瑰纯露。

“儿子看园子里的姐妹们用的,都太俗气了,配不上母亲。”他将一个精致的螺钿小匣子打开,里面是一块细腻如玉的胭脂膏,颜色是极淡的粉,带着若有若无的茉莉花香,“这是儿子特意托人寻来的”玉女桃花粉“,最是滋养颜色。母亲这般”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容貌,略施薄粉,便胜过人间无数了。”

王夫人看着那些瓶瓶罐罐,嘴上说着“都多大年纪了,还用这些劳什子”,手却不由自主地接了过来。哪个女人爱美呢?她多年不施脂粉,一是为修行,二也是为无人欣赏。如今儿子这般殷勤,她那颗沉寂已久的爱美之心,也悄然复苏了。

更有甚者,一日,宝玉又神秘兮兮地捧来一个锦盒。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件薄如蝉翼的真丝睡裙。那料子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