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黑(2-3)(2/18)

拉上行李箱的拉链,发出清脆的“唰啦”声。他环顾了一下这个住了十八年的小房间。墙上还贴着几张褪色的球星

海报,书架上塞满了高中课本和练习册。

一种混合着告别与期待的复杂情绪在胸腔里涌动。

顾凛拖着行李箱走出单元门,老旧小区特有的嘈杂声浪再次将他包围。骑电动车送外卖的小哥呼啸而过,老头老太太坐在树荫下摇着蒲扇聊天,小孩在楼前空地上追逐尖叫。他拖着箱子,轮子在坑洼的水泥地上发出沉闷的“咕噜”声,穿过这片充满了烟火气和些许颓败感的区域。

地铁站入口像一个巨大的、吞吐人流的怪兽。顾凛汇入汹涌的人潮,拖着箱子挤进闷热拥挤的车厢。汗味、香水味、食物的气味混杂在一起。他紧紧抓住扶手,身体随着列车晃动。窗外是飞驰而过的城市风景:高架桥、玻璃幕墙的高楼、巨大的广告牌……与他刚刚离开的丰台老区截然不同。

他看着玻璃窗上自己模糊的倒影——黑了些,眼神似乎也沉静了些,不再是那个刚走出高中校门、带着懵懂书卷气的少年。北疆的风沙,似乎磨掉了一些青涩的边角。

换乘,再换乘。当列车终于报出“燕京文化大学站”时,车厢里明显躁动起来,不少年轻的面孔带着相似的憧憬和一丝紧张。

走出地铁站,一股更年轻、更蓬勃的气息扑面而来。宽阔的校门前,“燕京文化大学”几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校门口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巨大的红色迎新拱门下,各学院的学长学姐们举着牌子,热情地招呼着新生。私家车、出租车、拖着行李箱的学生和家长,汇成一股嘈杂而充满活力的洪流。

“外国语学院!外国语学院的这边走!”

“文学院的新生看这里!”

“家长请往这边休息区!”

顾凛拖着行李箱,循着“外国语学院”的指示牌,汇入熙攘的人流。空气中充斥着兴奋的交谈、行李箱滚轮的轰鸣、还有扩音喇叭里学长学姐们略带沙哑却热情洋溢的指引声。阳光透过高大的梧桐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落在崭新的柏油路上和年轻的面孔上。

报到点设在林荫道旁的一排临时帐篷下。流程不算复杂,但每个环节都排着不短的队伍。顾凛耐心地随着人流移动,依次完成了:

01、身份核验与录取通知书确认:在挂着“新生报到处”牌子的长桌前,一位戴着眼镜、表情略显严肃的学姐仔细核对了他的身份证和录取通知书原件,在花名册上找到他的名字并打上勾。

02、领取校园卡与缴费单据:旁边桌子分发印有姓名学号的校园一卡通(兼具饭卡、门禁卡、图书证等

功能)以及一张已缴费的确认单(学费在录取后已由父母通过银行转账缴清)。

03、领取宿舍钥匙与入住单:一位微胖、笑容可掬的学长看了他的校园卡,快速在电脑上查询,然后递给他一把带着塑料号码牌的钥匙和一张打印好的《新生入住通知单》,上面清晰地写着——男生宿舍区·松园·3号楼·207室。学长还热

情地指了个方向:“松园往东走,过两个路口右转就能看到3号楼,楼下有宿管阿姨登记。”

04、领取军训服装领取券:旁边还有一张桌子发放军训通知和服装尺码登记单,顾凛填好身高体重,拿到了一张写着“松园3号楼207·顾凛·码”的领取券,

被告知军训前会统一发放到宿舍。

手续办完,顾凛松了口气,手心微微出汗。他拖着行李,按照指引穿过校园主干道,两旁是崭新的教学楼、巨大的宣传栏贴满了社团招新海报、还有三三两两穿着各色院系文化衫的学长学姐。空气中混合着青草香、书本油墨味和远处食堂飘来的隐约饭香。

很快,他找到了掩映在一片松林后的松园宿舍区。3号楼是一栋米白色的六层建筑,看起来半新不旧。楼门口果然坐着一位表情认真的宿管阿姨,面前摆着登记本。顾凛出示了入住单和校园卡,阿姨在本子上找到207室,让他在对应位置签了名。

“207在二楼,左转走到头。”阿姨言简意赅。

“谢谢阿姨。”顾凛道谢,深吸一口气,拖着箱子走进了略显昏暗的楼道。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水和灰尘的味道,楼梯是水泥的,扶手有些斑驳。  二楼左转走到尽头,一扇深绿色的门上贴着“207”的金属门牌。

门虚掩着,里面传出隐约的说话声。

顾凛轻轻敲了敲门。

“请进!”一个爽朗的声音响起。

顾凛推门而入,眼前的景象让他微微一怔。

这完全不是他想象中那种传统的、上下铺铁架床的大学宿舍。

房间宽敞明亮,朝南的大窗户让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泻进来。最引人注目的是地面——整个寝室的地面被抬高了约三十公分,铺满了浅色的原木地板,光洁温润。

在抬高的地板上,并排摆放着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