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地狱村的黑历史(5/7)
都是信得过的,就不用全关在地牢里了。全部看守在家里不得出屋就可以了,至于奖赏你自己看着办就好了。”
“是!父亲!”王兴点应下,然后坐在老
的下首,开始陪着王伟和马跃东聊着。
而随着王兴的一个招呼,几个赤的
子开始分别爬过来给四个男
捶腿揉肩,而我也不用再跪在地上,而是被老
引着去给他捏肩揉背。
显然老不是一个急色的
,只是悠闲地听着三
聊天,时不时地
上嘴说几句。
通过三个的对话,我知道了这个无名的小村虽然是个很古老的村子,却竟然连名字都没有,而小村之中只有三个姓氏,分别是
数最多,地位最高的王氏,和两个
数相当,地位较低的姓氏程姓、石姓。
这个老叫王典,是现在王氏的族长,村中的土皇帝。
这个村子究竟有多古老呢?按照王兴的说法,村子是在明末时期聚集的,而为首的王氏是当时的首领,也是明末的一个颇有地位的官员。而程姓、石姓则是
随王氏落居的仆。
虽然起初王氏的族不多,但是他们大多负责村子的教化、医疗、管理工作,而程姓和石姓则主要是负责村子的农耕工作。加上王氏本来就是主
家,所以程姓和石姓对王氏俯首听命渐渐成了一种本能。更加上这个小村久在治外,王氏就成了村子实际的土皇帝。
王氏更是为了保持村子的独立和对小村的控制,严令每年只两次可以出村子去百里外的小县城出售些村子产的家畜和粮食,采购一些村子里没有的必需品。
随着村子的渐多,王氏的
渐渐的开始负责村子的打猎、畜牧、屠宰、冶炼等事务,而程姓和石姓仍旧负责农耕工作和服务王氏家族。
后来随着时移势迁,也不知道是哪个有先见之明的王氏之,开始担心未来程姓和石姓
数远远多于王氏,会让主仆之势颠倒。
于是,所谓的变革在小村之中开始了。
改变最先从王家开始,他们不但开始大量的生育子,让男子广纳其余两姓的
子为妾,更让
子招婿
赘,甚至赐给一部分特别忠心的仆
王氏之名,让这些仆
也拥有了一部分王氏的特权。在这其中王氏的嫡系往往是单名,旁系往往是双名。
随着王氏嫡系渐多,旁系渐盛,这个小小的村子被王氏掌握的更加牢靠。
既然王氏是这个村子实际上的土皇帝,那么自然他会为这个村子订立种种规矩,设立种种刑罚。
所谓规矩,也往往是以最基本的道德为前提制定的,所惩罚的无非就是偷盗、邪、凶恶、懒惰、不孝、忤逆等罪。而惩罚的方式,则是劳、囚、宫、刑、杀等手段。而某些重罪则是一
犯罪,举家受刑。
渐渐的,村子之中程姓和石姓中相对狡猾、诈的
越来越少了,因为他们不是死于囚中,就是亡于劳役,更有直接被阉割和杀了的。
渐渐的,这个村子成了一个非常安定,路不拾遗的世外桃源,甚至有了些原始共产社会的味道。
甚至到了清朝,这个世外桃源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只是陆陆续续多了一些外地移居进来而已。不过,这些远走他乡的
,也都认同王氏的统治,更是被这个村子渐渐同化了。
于是在民国时期,这个起初一个不过百十来的小村落,竟然变成了
千余的大村子,若不是
通实在不便,又没有什么特产,早就成了处商贸兴旺的小镇了。
“想不到,王家祖上的真有一套治世的办法和手段。”马跃东听到这里,不禁的赞许道
。
王兴听了马跃东的夸奖,并没有显得多开心,只是微微的叹了一气厚说:“唉!可惜,世间有不测之风云呀!”
马跃东眉微微一皱,问道:“哦?难道,这么安宁的村子还能遭到什么灾祸不成?”
王兴点了点,说道:“我们这村子虽然地理偏僻,也没有什么特产,但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们还能逃得过王道不成?”
“这……”马跃东听了这话满雾水,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王兴看了看自己的父亲王典,见他没有什么反应,便对着那些服侍着的们说道:“你们这些个母猪,都先回圈吧!我们要商量事
,不许偷听,不然全部宰了!”
那些出奇的听话,都赶快爬出了中堂。
就继续说道:“清朝和民国的时候,我们村子随时易俗,该留辫子的时候留辫子,该剃的时候剃
,应该纳的钱粮,我们也一点不少的定期运进县城。村子没什么值得他们分心的,他们也就乐的省心。总的来说百年来我们和外面的世界相安无事,只是到了几十年前,就全不一样了。”
原来,几十年前,解放战争时期,一波所谓的土匪,或者说是一波国民党的残兵败将退到了这个村子。如果仅仅是他们来了这个村子,倒也还没什么,大不了村中多供一些粮食,被拉走一些壮丁而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