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4/5)

清浦也看得开心,边走边道:“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临安人怎么喜欢学杂耍呢?”

冯源大度地说道:“论法术你比我强点儿,论见识,你可就不如我了。学文三年一考,一次取中三百来人,算下来一百年才取中万把人,这还是整个宋国,临安一城就不下四十万户,都学文连西北风也没得喝。学武更不行了,自古穷文富武,习武吃的穿的喝的用的,一般人家哪里拿得起钱?算下来还是学杂耍最经济。有一门手艺,到哪儿都饿不死,遇上逢年过节,更是赚得盆满钵满,运气好些,几日时间就把一年的吃穿都挣下来了……”

冯源说得高兴,程宗扬却在一处摊位前停了下来。那摊位也不甚出奇,只放了只木盆,盆里养着几十条红、黄、黑、白不同颜色的金鱼。

程宗扬回头道:“这里有卖金鱼的,师师,给你买几条回去养吧。”

李师师抿嘴一

笑,“你便是想买,人家也不肯卖——这是驯好的鱼舞。摊主却是卖糖的。”

“跳舞的鱼?”程宗扬来了兴趣,“跳一个看看!”

一看生意上门,摊主打起精神,拿着一支小木槌,一边发出富于韵律的吆喝声,一边在木盆边缘轻轻敲击。盆里的金鱼闻声而动,按照颜色分成不同队型。

随着木槌轻击,一群群小鱼或东或西,时分时聚,就像有人驱使一样灵巧自如。

程宗扬嘀咕道:这些金鱼肚子里不会装磁石了吧?

正看得有趣,摊主忽然一声吆喝,几十条金鱼同时往水下一钻,只有鱼尾在水上拨动。

摊主往水里扔了把东西,等金鱼再次露出水面,程宗扬禁不住抚掌叫绝。那摊主扔的却是一把指甲盖大小的面具,上面画着各色人物,有文臣有武将,还有保镖、仕女、小贩……形形色色不一而足。那些金鱼钻出来,每条鱼都戴了只小面具,随着摊头的敲击,金鱼咬着面具下的环扣,摇头摆尾地在盆中鱼贯游动,就像勾栏里唱戏的演员一样。

以程宗扬见惯现代娱乐业的目光,也不禁大开眼界,意犹未尽之余,主动掏腰包递了一个银铢过去——除了在外充场面的情况,私下里程宗扬一直坚持自己带钱付款,说一声“赏”,自然有随从拿钱打赏这种事虽然有派头,但程宗扬下意识地担心自己做得久了,会真以老爷主子自居。

李师师这些天也见惯了他私底下的亲力亲为,不像第一次看到他自己拿碗打饭,甚至还顺手给秦桧多盛一碗时那样惊讶。她接过摊主递来的糖,先给冯源、秦桧等人分过,才递给程宗扬。

程宗扬顺势在她白嫩的指上摸过,挨了一个白眼,才笑嘻嘻尝了一块,然后把剩下的递给金兀术和豹子头,笑道:“尝尝。”

一个银铢的糖块着实不少,金兀术和豹子头人一分,一把倒进嘴里,吃炒豆一样嚼了干净,一边吃一边煞有其事地点着头

离宫城愈近,人流越多,这一段路已经看不到两天前失火的惨状,被大火焚烧过的废墟都用帷幕遮住,临安府也在城外设了草棚,安置受灾的民众。秦桧当日抢购的砖瓦木料正以三倍甚至五倍的价格陆续出售,具体的账目还没有出来,但大赚一笔肯定是跑不了的。

似乎整个临安的市民都汇聚到通往金明池的御街,路旁临时搭建的铺位、杂耍摊子也越来越多。各色糕点、茶水、酒浆、零食的铺位琳琅满目,香气扑鼻。

单是饼点就有芝麻的胡饼,夹肉的群仙炙,甜品口味的

糖油饼,外观精美的莲花肉饼……让程宗扬想起初到五原城时,自己把情趣内衣抵进当铺,才换了几个铜子,买了饼吃的惨状。

程宗扬挤进人群,拿出钱铢道:“一样来一个!”

“好咧!”摊主拿起纸袋,利落地装上饼点。

不一会儿,大伙儿便一人捧着一只糕饼边走边吃。李师师一小口一小口吃得秀气,秦桧慢悠悠吃得斯文,冯源一边吃一边喊热,林清浦是把饼撕碎,先看仔细才小心吃一口。一堆十几个饼,程宗扬三口口吃完算是快的,但最快的要属金兀术和豹子头,青面兽受了点内伤,在钱庄留守,没跟来凑热闹,这两个兽蛮大汉一张嘴就是两块饼,喉咙就跟石磨一样,下面连着无底洞,不管什么东西,塞进去就无影无踪。

“同州烂蒸羊羔!”

“仓山杏酪喽……”

“甘豆汤、鹿梨浆……”

“舞阳拨心面……”

“蒸子鹅、槐芽糁……”

“紫苏饮、荔枝膏水、木瓜汁……”

路边叫卖声此起彼伏,冯源跑过去买了几大杯雪泡水,大伙一人拿了一杯,站着看了会儿杂耍。

这一带多是调弄虫蚁的摊位,耍猴的,训练蚂蚁打仗的,狗熊翻跟头的,乌龟翻身的,最让程宗扬叫好的,是一头老驴跳的柘枝舞。

干!”程宗扬佩服地说道:“这驴跳得比小侯爷还好看些!”

秦桧道:“公子此言差矣,若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