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节(3/4)
王彦去得西军,恰似游鱼水,很快声名鹊起,两度随老钟征西夏,立了许多战功,一直升到统制之职,乃是泾原军主将刘镇之副。
前番朝廷征调泾原军打方腊,王彦因病不曾出征,后来刘镇战死杭州,麾下兵马群龙无首,抢功劳也抢不过别个有将主的,待到战后,遣回泾原路,便是王彦接手管辖。
有看官不由要问——这个王彦如何便恁般了得?十节度都不过一笔带过,单单为他耗费许多笔墨?
若仅仅是个王彦,本也不必细说,他的武艺虽高、名声虽响,未必盖得过如今在梁山修仙的“小太尉”姚平仲去。
但为何特地提此一笔?便是因为他在出发之前,忽然来了几个年轻,风尘仆仆,声称秉师父遗命,特地来投奔在他帐前效力。
那几的师父,于王彦颇有恩德,曾在御拳馆中,传授了他一路刀法,受用至今。
从这刀法上论起,他若叫一声师父,那
也自受得,因此师命难违,果然收在帐中,视为幼弟,用做亲兵。
这几个年轻中,却有一个动地惊天的豪杰!
此是谁?暂且按下不表。
至此东西两路,合计近四十万兵马,一发出征!
所谓兵马未动,粮先行,如此倾国大战,钱粮如流水般消耗,赵官家此番为做雄主,也算耗尽心思,艮岳修建未曾完工,竟也忍泪令停——
一则节约钱粮,供给大军;
二则朱勔死了,继任者送来的花石纲,难龙目,官家是一个讲究的艺术家,岂肯将就?左思右想一番,
脆打下辽国,再选拔名臣,届时淘尽南北两地佳石美树,充塞其中,以求尽善尽美,永垂青史,岂不妙哉?
当然,对外只宣传第一条原因。
童贯身为太监,算是天子家,孝敬之心,自然比那些外臣尤甚。
因此每每说到天子“节衣缩食”以供征辽,童大帅都要歌功颂德、慷慨流涕一番,更是时时对说起:“天下虽是天子的天下,亦是天下
的天下,如今百年屈辱,报于一朝,岂止天子之事?亦是天下
之事也,钱粮耗费,岂止天子当出?天下
亦当出也!”
本着这个为天子分忧的质朴想法,童大帅一路行军,一路抄没富户八十余户,都是河北山东一带有名的富豪——并且在朝堂上没有什么根脚的。
抄没所得巨万,自家笑纳一半,另一半分两份,一份打点上下、分润众将,另一份报于赵官家,并有书信曰:
“辽军兵势浩大,河朔地方,多有胆寒鼠辈,暗里与辽私通,商议献地献城。臣闻之,怒欲狂,擅行先斩后奏之事,灭族抄家,以绝后患。因此得钱数百万贯,又得各类珍宝数百件,皆随信送于御前。钱财可供陛下养军,珍玩可供陛下悦目,若陛下心忧战事之余,稍得闲适,臣心足矣。”
官家得信大喜,继而感动泪目:“使众臣工皆如童贯,四海升平久矣。”
九月十二,童贯抵达凌州,距河间府、沧州各数十里,就此按兵不动,派出信使,召王焕、张开等诸将来见,共议敌之策,特别点名要见柴进。
柴进满心欢喜,只道朝廷晓得了他功业,要加重用,特地沐浴熏香,骑匹良驹,同萧嘉穗、竺敬、石秀、穆弘四将,领了百十,赶来凌州。
及至凌州城外,远远望见宋军兵营连绵,接地连天,众看了都喝彩,正要往前,忽然斜刺里蹿出一匹快马,马上一
,面阔眉浓、赤发碧眼,便如番
一般。
石秀看见,大喝一声:“李云哥哥,你不在曾市做买卖,如何到得此处?”
众一听,方晓得是老曹手下的兄弟,“青眼虎”李云,他和郑天寿、杨林三个,挂了凌州将职,长驻曾
市,
持买马等事,许多来得晚的兄弟都不曾见过。
李云一见石秀大喜,连忙道:“石兄,柴进柴大官今在何处?”
石秀笑哈哈一指:“喏,这个不就是柴大官?”
李云听罢,飞身下马剪拂了,急声道:“柴大官,昨
高唐州黄文炳知府,遣心腹
来曾
市,让我们兄弟尽快去沧州寻你报信,道是两
前征辽国的大军过境,官军抄没了你叔叔柴皇城的家私!”
柴进听罢大惊,慌忙自马上下来,手抖抖地问道:“兄弟,莫非是弄错了?我那叔叔最是老实不过,虽然家里富裕,却从不仗势欺,胆子亦小,便是掉片树叶也怕打
了
的
,如何竟惹出抄家大祸?”
石秀听罢,脸色铁青,冷然道:“这祸事,怕就出在他‘家里富裕’四个字上。”
萧嘉穗冷静,拉住柴进手道:“大官
先莫急,听李云哥哥说完,便知端倪。”
众听了都道:“萧家哥哥说得极是,大官
且听那厮究竟怎个行事,才好定后来行止。”
柴进听罢咬住牙关,把点一点,便听李云说出一番话来,这一番话不说还不打紧,一旦说出,免不得河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