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83(2/3)
瑶池宗宗主亲传的弟子,各种提升修为的灵丹妙药不知用过多少,虽然修为看着不错,但一多半都是用药堆出来的。
如果手的话,我捆着一隻手能打她两个。
”程宗扬乾笑两声。
若非如此,朱殷也不至于被几个外姓玩弄于掌
之上。
“你怎么会有她的影像?”“在太泉古阵遇到的。
”斯明信忽然开,“莫五也在那里?”程宗扬对卢景提起过自己在太泉古阵的经历,卢景和斯明信都去过太泉古阵寻找岳帅,但没有见到莫如霖。
不知是两来去匆忙,还是莫如霖得到消息,事先躲了起来。
卢景道:“等这边的事办完,我和四哥去会会他。
”“这个好办。
反正他也逃不掉。
”莫如霖并没有中过诅咒,但他那帮中过诅咒的手下在太泉古阵杀抢掠的勾当不知幹过多少,他要离开苍澜,分分钟都可能被
大卸八块,如今待在苍澜这个天然的牢狱中,倒也不用担心他会逃走。
光球重新亮了起来,三没有作声,静静看着光球中的影像。
程宗扬跳过路上和没有内容的部分,剩下足足看了两个时辰。
大部分影像都是吕雉、吕冀、吕不疑三的
谈,但所涉及信息之丰富,让程宗扬等
良久都没有作声。
话题的重点是两个,一个是天子。
天子刘骜名义上已经在位十余年,至今尚无子嗣。
按照汉国的传统,天子无後,由太后从近支宗室中挑选子侄,立为太子。
天子没有嫡亲兄弟,血缘最近的宗室是赵王。
因此赵王近年来频频向太后示好,不惜用重金贿赂,希望能把他的长子,如今的赵王太子立为储君。
赵太子论辈份虽然是天子的侄辈,年纪却与天子相仿。
太后对此十分不喜,吕冀也竭力反对,甚至在殿上表示,如果从其他宗室挑选子侄立为太子,年纪不得超过八岁。
理由是天子不过二十余岁,太子如果超过八岁,未免太过荒唐。
吕冀的言外之意,在场的无不了然,但吕雉与吕冀的考虑如出一辙,若天子驾崩,继任的太子是长君,吕氏家族肯定会被边缘化。
如果是幼君,则吕雉毫无疑问可以再度垂帘听政,至少能保证吕氏十年的富贵。
吕不疑却对此大加反对,声言若立幼童为君,非国家之福。
为社稷计,当立长君。
赵王太子无论血统、年岁,都是储君的不二选。
吕冀为此大怒,指斥吕不疑莫不是收受了赵王贿赂,竟然置自己一家的富贵于不顾,替一个外说话?吕不疑反唇相讥,直斥吕冀私心膨胀,为一己之私,不顾天下安危。
弃长立幼,如何可服天下?士林风议,不可不慎。
兄弟两在殿上吵到几乎翻脸,最後分别被太后喝斥一通,才安分下来。
太后对此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让吕冀留心赵王太子为如何,是否能立为太子。
吕不疑对天子无後之事十分焦虑,挑选宗室立为太子只是权宜之计,因此向太后提议,应当劝说天子修身养,微服私游,非
君所宜。
太后只淡淡表示,天子年纪已长,行事自有主张。
自己本非天子亲母,此事不宜多言。
接着太后身後那位中年侍开
,说霍子孟抱病在身,在病榻上向太后派去的使者请辞大司马大将军的职衔。
对此两兄弟都没有异议,吕不疑认为,霍大司马既然卧病,那么依照惯例,当由吕冀接任此职。
汉国朝廷分为内朝和外朝,内朝是天子近臣,与外朝不同,本身没有固定的官职,而是通过大司马、左右前後将军和侍中、常侍、散骑、诸吏等加官,授予参与朝政的资格,其下还有大夫、博士、议郎等等。
大司马原本是武职的加官,必须是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和卫将军,才有资格加号大司马。
而一旦加为大司马领尚书事,就在单纯的军事之外,获得了行政的权力,军政大权集于一身。
丞相虽然名列百僚之长,实权却掌握在以大司马大将军为首的尚书台手中。
审议奏章,弹劾大臣,选任御史大夫,都出自尚书台。
官吏迁升、朝奏事,都必须面见尚书。
在汉国,大司马大将军才是地位最高的辅政大臣,真正的群臣之首。
程宗扬这才明白为什么天子敢私下卖官——那些被卖掉的官职都属于外朝系统,不涉及真正的权力中枢。
想想也知道,天子怎么可能让一群掏钱的买主围着自己打转?对于天子来说,只要控制了内朝,就掌握了权力,外朝的官职与其放在那里好看,还不如卖个好价钱。
当然,这也不是说外朝的官职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