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搅扰不断的黄河(1/2)
太子妃为谁这个问题,若仅仅是一个名分也就罢了,可是这背后代表的可是皇权与后权谁在上的问题,可是文官与武官谁在上这个问题。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赵昕道:“今为太子妃,来便是一国之母,母仪天下。其当出德门,修德治,知书达理,雍容有道。”
“吕家出身相门,想来——”
赵祯话说到一半便被曹皇后打断,“七娘可是我看大的,论诗文经史之道,不输任何。”
赵祯脸色有些不好看,赵昕生怕他们在自己眼前吵起来,连忙道:“曹家比吕家
长一年,眼下比试,未免有失公允,不若五年后再行定夺。”
赵祯反驳道:“五年,这也太长了吧!”
曹皇后也是不悦的神色,赵昕便改道:“三年如何?三年后订婚,五年后成婚。”
赵祯与曹皇后相视一眼,火药味淡了几分,道:“那便依你之言。”
赵昕松了一气,这两尊大神,真不好糊弄。
三年后由宫里比试以定太子妃选,消息传出,又成为汴京近期众
议论之事,皇室任何一事,传到外面去都是一笔谈资。
时间来到十月,文彦博罢,庞籍任首相。没有任何原因,文彦博首相也当了两年了,按照赵祯的习惯,两年换一个首相。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特别的话,就是庞籍和文彦博一样,都是独相地位,即朝中只有一个同章平事。
之后两月,也没有值得一提的大事,皇佑三年结束,新的一年,皇佑四年(1052年)到来。
正当众准备欢庆上元节的时候,正月十三
,河北去年堵上的大名决
,突然又决了。正月遇上这种事
,还是颇为罕见的,冬天不应该河水结冰吗?怎么会决堤。
非要找理由的话,就是今年开春的时节明显比往常提前,温度上升地快,导致冰雪消融地也快。这得是多么反常的天气,正月北方河水就解冻。
上元节前两天听到这消息,赵祯心大坏,差一些又不愿举办上元节了。只是好在尽管决
,但很快就堵上了,对沿岸百姓的影响不大,毕竟水流量不大。
就这样,上元节如期举行。每次上元节,宫中开销以数十万贯计,主要是发福利,许多官员禁军就等着这钱呢,要是不办相当于没有年终奖。文官还要些风度,写两句酸诗讽刺一下,那些禁军就说不定要作,不办的风险其实很大。
不在灾区之,享受的还是盛世繁华。笙歌不断,纸醉金迷。后
将皇佑及之后的至和几年,视为宋朝最为鼎盛繁华的时期。
或许军事上败于西夏,或许黄河泛滥不止,但是对于广大地区的百姓而言,他们还是生活在一个安逸稳定的环境下。之后王安石变法,的确让国家富强,却是以牺牲百姓利益为代价,虽说收复河湟失地,也没有实现灭亡西夏的愿望。
赵昕不知道这个论断是如何提出来的,他只是觉得眼前的盛世虚有其表,积贫积弱的现状下隐藏着巨大的隐患,改革势在必行。
眼下所有都只是闭着眼睛不愿看远方而已。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将问题抛给后世
,将隐患抛给后世
,同样将苦难抛给后世
。
大名的再一次决,而且是在去年刚刚合拢的
况下决
,无疑是莫大的讽刺,回河一事再次被摆到朝堂之上进行讨论。
按照其原有河道回已经不太现实,黄河带来的巨量泥沙,将原先河道变为地上河,终于有臣子意识到这一点,并且上书表明自己的观点。
此,是退出中枢已久的欧阳修。
庆历新政失败后欧阳修离开朝堂,眼下时过境迁,吕夷简**随着吕夷简去世分崩离析,范仲淹一帮也天各一方,话语权小之又小。
当初因他那篇朋党论而至巅峰的君子小之争眼下也消失于众
耳目,欧阳修自己也否认他当初的论点,不认为有君子小
的分别,更没有君子党小
党一说。
经过如此一番沉痛的反思,欧阳修回到了中枢,当上了翰林学士,官阶或许不是多高,但是距离天子近呀。众所周知,封建时代,距离天子越近的,权力越高。
因为天子权力最大,距离越近,也就意味着能够分享或者说借取到更多的权力。
在回河一事上,欧阳修提出了与主流完全不一样的观点,他反对回河,建议维持黄河北流的态势。
“回河需兴三大役,其一,塞商胡大决,其二,开凿横陇河早已荒废的河道,其三,新建并修葺横陇河至
海
的上千里黄河堤防。当天灾岁旱,民困国贫之际,不量
力,不顺天时,是徒增流民,使民为盗。”
奏疏上了,赵祯有一些触动,但最为根本的原因还是回河确实难度太大了。地上河冲出一条新河道来,你现在要让黄河重新变成地上河,简直是做梦。
以黄河泥沙的沉积速度,依靠力堆高的堤防,总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