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可比伯夷(1/2)
对于老者突如其来的问题,所有愣了一愣。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最后,还是钦差大臣的随从回答道:“正是!“
“也是,我看使君身上的朱衣,觉得也该是朝廷之。看来朝廷还是没有忘记我们啊!”老者双目含泪,高声呼道。
“老先生,眼下灾已缓,城中粥棚赈济,甚至无
去吃呢!某倒是觉得此番出行,并无必要呢!”
老者瞪大了双眼,道:“怎么可能?南山的树皮都被啃光了,灾
怎么可能过去了。”
“竟有此事!”钦差大臣再一次面露惊讶。
老者却是不复先前的喜悦,已经看出这钦差并无真才实,连灾
严重与否都不能辨认出来,重新躺在了床上,翻个身,用背部对着钦差,再不与这钦差大臣
谈。
此举可谓是无理至极,钦差毕竟身怀王命,之前看他年老才尊重几分,想不到对方竟然如此。
随从呵斥道:“大胆,使君在前,竟敢无礼!”
钦差大臣挥手喝止随从,耐着子,对老者道:“某此行所见,确为如此,老先生若是知道更多,不妨说明,如此某也好回去禀明天子。”
老者以讥讽的语气道:“灾如火,民生艰难,北山之地好几个村子已经空无一
,至有易子相食的惨事,使君竟然说灾
已缓,当真可笑。还是回皇宫告诉天子四海安宁,百姓安康吧!”
钦差正色道:“倘果有此事,某必回京禀明圣上,倘若无有,诬告中伤父母官,可是重罪!”
老者却是不再多言,直接道:“幺儿,送客。”
钦差及一随从就这样被赶了出来,一行
脸色都不好看。
“走,去北山看看!”钦差板着脸,吩咐道。这一幕随之落下。
等候在一侧的白衣文士站了出来,毕竟赵昕不可能真的表现出易子相食的惨事,就只能够靠旁白描述了。
“钦差等北山,所见果然丘墟一空,狼虎昼行,以食
为生,见
来,竟不畏惧,一行
被猛虎追击,险些丢了
命。次
,钦差再次拜访老者。”
还是那个场景,只不过不同的是,钦差等的态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虚心请教道:“果如老丈所言,却是某大误也。何以处置灾
,愿老丈教之。”
老者又一次坐起身子,道:“处置灾,说一千,道一万,关键在于要有粮食,使君准备自何处获得粮食?”
“某准备上书天子,令其他州县转运而来。”
“等粮食来了,估计也都饿死了。”
“某准备让县令征粮。”
“县令能够征来粮食吗?向谁征得?征来的粮食能够发到百姓手中吗?”老者一连问了三个问题,问得钦差有些无言以对。
“自然是征大户的,倘若灾荒持续下去形成民变,到时候他们照样有家之难!”
“大户只需说自家同样遭了天灾,粮食不多,勉强够自家用而已,使君要请动兵马吗?”
钦差犹豫了一会儿,道:“这——,某可做主为出粮之求取功名爵位,或是颁发僧道度牒。”
宋代僧道不纳税,所以度牒这东西还是很抢手的。
“这些大户,哪一个家里没有几个虚衔,这等虚恩岂能打动他们!”
钦差语塞,一时间竟然想不出其他办法来,便躬身朝老者一拜,道:“愿老丈教我!”
老者叹了一气,“使君执威权之重,尚无能为也,我亦无能。”说罢,再一次让
子送客。
钦差再一次被赶出门户,随从问道:“敢问使君,是否现在启程回京?”
“不,一定要问一个明白才行。”钦差对此生出执念,就是不愿离去。
这一幕落下,熟悉的白衣士子上台,道:“明钦差复来,方得知这户
家竟然连夜搬走了。几番打听之下,才知道,原是住在了后山之上。因此,钦差找上后山来。”
场景再一次变换,这一次,已经不见老者,唯有那子一
在墓碑排位面前哭泣,场下的观众已经明白了几分。
好不容易寻上山来的钦差,一脸的懊悔,在老者墓前上了几柱香,而后抱着几分希冀询问子道:“姑娘可记得老先生说了什么吗?”
“家祖正是让我在此等候钦差,让我告诉您一句话。”
“是什么?”钦差喜出望外,台下观众也多好奇之色。
“左手掌粮,右手掌军!必得雷霆手段才行。”说完,子拍了拍身上的灰尘,朝钦差告别。
钦差意志坚定几分,复询问道:“你家中可有他?若是没有——”
“有一姑母在淮西,准备投靠她!”
觉得有所亏欠的钦差问道:“可差盘缠路费?”
子反问钦差道:“使君可知家祖因何而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