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 诸葛亮和他小伙伴都惊呆了(1/2)
三后。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邽城外,蜀军大营。
诸葛亮定定望着街亭捷报,久久沉吟不语。
一场兽过后,加上之前魏军攻山失败的阵亡,五万先锋军仅剩下两万多
,狼狈退后六十里外至陇坻
下寨,等待后续兵马到来。
马谡胜了,大胜!
且不费一兵一卒。
如此战绩,也就比他这个丞相亲自出马稍微差了那么一点点。
孺子可堪大用!
蜀汉后继有了!
放下战报,诸葛亮倍感欣慰。
或是太过于欣慰,又或是觉得光复汉室有望,他巍颤颤伸出手,擦拭了一下发酸的眼眶。
手指上一片晶莹湿润。
一瞬间就觉得,肩上似乎轻快了许多。
天知道,这万钧托孤重担究竟有多沉!
先皇才离世四年多,他诸葛亮却苍老了十岁都不止。
昔儒相已迟暮,抱残躯、统志锐,兵锋向北。
食不甘味夜难寐,两鬓华发催。
这便是今时今,他诸葛亮的真实写照。
现在,总算有可以分担一二了。
这怎能不令泪流满面!
诸葛亮一时间思绪如,百感
集,及想到刘备临终的嘱咐,“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顿时摇失笑不已。
话说当时听了这话,他心里其实也有点犯嘀咕。
自马谡领兵前往街亭,这七八来,他无一
不提心吊胆,无一
不坐卧不宁,唯恐突然收到“街亭大败、马谡全军覆没”的消息。
其实此次街亭保卫战,他并不赞成马谡领军前往,就是考虑到刘备有识之明,一生中很少看走眼。
奈何马谡不惜立下“乞斩全家”的军令状,也要坚决前往街亭,证明自己。
自从建安十四年(209年)马谡被刘备征辟以来,诸葛亮与马谡相,至今已近二十年,
知后者秉
。
严格来说,马谡并不只是一个夸夸其谈的书呆子,此自幼熟读兵书,满腹经纶。之前,在两次重要的时间节点,多亏了马谡的锦囊妙计,才使得蜀汉转危为安。
一是“攻心计”。
蛮王孟获造反,肆虐南中,在陛下(刘禅)和大臣眼里,不过是小小的骚而已,派一个大将征伐平定即可,完全不需要他这个丞相亲自带兵出征。
可在诸葛亮心里,南蛮依仗地远天险,一直不服从蜀汉政权管理,派大将去征伐的话,纵是南蛮一时战败,内心必定也不服气,极其容易造成反复叛的局面。
如此,后方将永无宁。
他认为,南蛮是蜀汉后方的心腹大患,若不一劳永逸解决,将严重影响蜀汉接下来的北伐大计。
是以,当他虚心请教马谡时,马谡所献上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十六字真言,让他瞬间心神通透,直接感叹马谡“知吾肺腑也!”
那一次南征,也最终将孟获七擒七纵,彻底收复了南蛮心,安定后方,从而使蜀汉可以全心全意备战北伐。
二是“离间计”,让劲敌司马懿被魏国调离西凉并弃用,解除了蜀汉的心大患。
曹丕死后,司马懿从幕后走向前台,主动要求到雍凉二州前线训练军队,这令一向从容镇定的诸葛亮大为惊慌,他知道这才是自己的劲敌!有些失措的他当时第一念是:先起兵讨伐之!
试想如此一来,岂不是给了司马懿发挥军事实力的好机会?让司马懿的地位更加稳固?
关键时刻,正是马谡献上了离间计:利用曹睿怀疑猜忌司马懿的心理,密遣员到洛阳等地散布司马懿谋反流言,伪造司马懿告示天下榜文……让曹睿见之大惊失色,在群臣建议下,将司马懿调离西凉,解除兵权,也同时解除了蜀汉的燃眉之急,为筹备北伐争取了时间。
实际上,对于北伐,朝中大多数官员都持悲观和反对态度,认为此举徒劳无功,以弱蜀伐强魏,其实是在逆天而行,除了空耗蜀汉国力,别无益处。
这种论调,得到了大多数的认同。
但不包括马谡。
事实上,马谡是极力推崇北伐的,其认为魏国太强,不伐不行。
若不伐魏,蜀汉便是坐以待毙。
这观点与诸葛亮不谋而合,所以他将马谡引为知己,委以重任。
幸运的是,这次他赌对了。
候在一旁的杨仪见状,纳闷道:“马谡打了胜仗,此乃好事,丞相为何不喜反悲?”
诸葛亮将自己几乎失控的绪收敛住,面无表
地看了杨仪一眼,心下暗叹。
此子,可真就连基本的察言观色能力都没有……难怪常被魏延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