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王璞提供的信息(1/2)

宋茹从宋姑母来过后,对婚事,一直是抱着不冷不热的态度。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嫁到这样的人家,是自己高攀,只是日子过得是好是坏,却和家世关系不大。

冯家,也是有底蕴的人家;冯二郎,更是对妻子颇为体贴周到的男人。外人看来,这是她的福气,这福气有几分真几分假,却不好说了。

听了王璞的话,她对这门婚事,却多了些期待,无论如何,有人品好的家主,还和表哥有交情,只要自己立身正,总不会过得比在冯家更差了。

沈氏坐在一旁,倒是没有宋家母女人那么深的感触,只是小姑嫁得好,过得好,对她的儿女也是有利的,她自然会积极配合。

宋老太太对着外甥,也不遮掩了,开始详细打听赵家的情况:

“大郎,你也知道,这女人人日子过得好坏,还是看婆家人如何的。赵家大郎二郎,的确都是有前途的孩子,只是这……”

宋老太太迟疑了一下,不知道该不该对外甥打听人家的家事。

王璞听懂了她的未尽之意,很显然也跟他夫人打听过这些情况,此刻对着竖着耳朵听着的几个女人娓娓道来:

“赵家婶婶,是个很……”

王璞顿了一下,似乎不知道该怎么形容,然后才接着说:

“慈祥的人,整日吃斋念佛,做些善事。”

宋韵懂了,这就是个迷信的老太太呗。这种老人,要说讨好,也简单,投其所好就行;要说得罪,依然简单,听某某大师说句话,就会觉得你妨克了她家。

“赵家弟妹是书香门第出身,在料理家事上很有一手,只是身子不好,如今赵雁泽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因此,婆媳之间也有些不睦。”

宋老太太听到这事儿,反而放了心:连生不了儿子、又不让妾室生孩子的儿媳妇,那老太太都忍了,想必自家女儿就更不会讨她厌了。

宋茹想得更多些:

“难道他们没有过继孩子的打算吗?”

王璞听懂了表妹的意思:

“你是怀疑他们想从小过继个孩子?”

倒的确有这个可能,只是这种事儿,也没办法问他们,反而伤了双方的脸面,他只能保证:

“赵家若真打着这个主意,总得和我们商量,不能轻易把表妹的孩子过继给大房,只要表妹不愿,这事儿就成不了。”

总得来说,有好有坏:

好处是,婆婆不管事只吃斋念佛,不会太难相处;赵家家风不差,妻妾争锋基本不存在。

坏处是,长嫂管家事珠玉在前,宋茹这个弟媳妇儿要怎么做才不被压下去,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此外还有过继的可能,这是宋茹绝不能接受的。

几个人说着话的功夫,宋念就回来了,他对表哥虽然也很热情,却显得拘束了些,招待表哥去前厅用饭时,几乎有种诚惶诚恐的意味。

等王璞离开后,宋老太太带着宋茹回了主院,大概是想嘱咐些什么。

宋大郎宋二郎被沈氏打发去书房读书,然后她把女儿放到摇篮里,给她拿了个绢孩儿哄她玩,才拽着丈夫的衣袖,低声问:

“相公缘何对表兄那般拘束?娘今天还说,你自小和两个表兄亲近。”

宋念脸上不自然地僵了一下,还是对妻子说了实话:

“我虽是从小跟着姑父读书,却有一半时间都由表哥们教导,二表哥总带着我偷玩,大表哥却要罚我们抄书。日子久了,自然是敬畏大过亲近了。”

沈氏被丈夫的话逗乐了,平日只见他在孩子面前说“为父当年如何如何勤奋爱学”,原来也有怕读书的时候啊。

小夫妻两个在讨论儿时趣事,隔壁的母女俩却在聊着婚事。

王璞的话让母女俩各有思量,倒是都觉得这门亲事更靠谱了:赵家如果处处好,又怎会特意来县里寻摸结亲地人家呢?正式因为赵家有和族长、白家的矛盾,他们才想借王家、宋家去对抗他们的插手。

结亲这事儿,并不怕双方有利益考量,反而越需要用到对方,这亲事也就越稳固。

至于赵家想过继孩子,这是大事儿,绝不是他们赵家上下嘴皮子一碰能决定的,总有宋家周旋的余地。

宋老太太自宋茹归家后,就为她的未来发愁。

如今有门好亲事,她迫切地想让女儿抓住。只是身为女方,到底要矜持些,所以她强压下焦灼的心情,反反复复教导女儿该如何应对婆婆、长嫂、继子继女

宋老太太虽然读书不多,却有着多年为人妇的智慧,哪怕早就对女儿说了不知多少次,此刻还要再叮嘱一番:

“茹娘,你记住,旁的都是虚的,自己过得好才是真的。娘就是后悔,当年听了你爹那老古板的话,让你学了那么多没用的东西,以至于在冯家苦苦熬着。”

宋茹低了头,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