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3、榜下捉婿,张择端(求全订)(1/2)
赵构给白贵封赏完后,摆了摆手,让白贵退下,重回考桌。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接着他在诸科考试之中,又挑选了一些表现惊艳的考生,让其上前面圣,如果试卷答得不错,且奏对亦可,就会予以封赏。
恩遇甚厚。
一件件小事,收敛江南士民之心。
此次科考的考生,多是江南各府之,至于北境,已经沦陷。
答卷到了下午。
考试完毕。
白贵出了垂拱殿。
来皇宫之前,他是一身素衣白袍。可出了皇宫时,他已经着了绿袍,戴了幞,脚踩登云履,有了官身。
幞,就是官帽,因为所用绫罗多为青黑色,故又名乌纱帽。
每年科考,皇宫都会备好神童科的官服。大抵都是十岁到十四岁这个年龄段中举,白贵虽年龄小些,但临安多巧,皇宫织娘不少,稍改一番,就剪裁得体了。
不过此时的白贵,已无当年考中府试府首、道试名的欣喜了。在大唐,他已经取过文武状元,神童科
名,实在乏善可陈。
可当禁军刚要打开皇宫大门时。
和白贵并排走的一些考生,猛地向后退了一步。
白贵稍愣了一会,也顿时反应了过来,朝后倒退了几步,躲在了一群进士科进士的身旁。
皇宫门外,群熙熙攘攘。
朱衣绮秀的达官贵不少, 还有一些仆役打着衔牌, 上面写着某府某家诏婿, 具体的嫁奁又是几何,甚至有的衔牌更是写明了祖上何
为官,现今又有何
为官, 极为市侩。
“李府招婿,陪送嫁奁六十四抬, 另赠有千亩良田。”
“张府招婿, 陪送嫁奁一百二十八抬, 府上主君为太常寺卿……”
“我家小姐刚到及笄之年,是临安府出名的美……”
一个个对着皇宫里的众考生喊道。
见此况。
白贵哪里还不明白, 这是榜下捉婿。
现在虽然还没开始揭榜,可殿试不刷,殿试只是用来排名次, 不管是一等的赐进士及第, 还是二等的赐进士出身, 三等的赐同进士出身,
后前途都不可限量。比起揭榜时的争抢激烈,现在的考生还不知道自己的名次, 容易被这门外的诱惑迷了眼,更容易接受
房花烛。
总之,对于皇宫门外的各府来说, 三等甲哪一个,都不怎么亏。毕竟各府开枝散叶这么多, 都是大族,小姐没有十个也有八个, 能捉来一个进士,对家族都是一件大好事, 况且嫁奁亦是儿家自己的,夫家动用,还不是要和妻子商量。
不过,门外这些的热闹,只局限在进士科考生之中。
其他各科考生,就有些黯淡了。
诸科以进士科最贵。
“太平兴国八年,进士诸科, 始试律义……进士始分三甲。”——《宋史·选举制》
随着门外喧嚷声越来越高,站在排的进士科考生一个个有些心动了。
一个!
两个!
十几个,步伐稍显犹豫,就走到了开价最高的那几个府邸的仆役旁, 应下了这桩婚事,
生三大喜之一。
陆陆续续,走出的进士科考生,足有二十多。
而剩下的进士科考生,则是待价而沽。
对自己的成绩有信心。
现在的各府开价虽高,可只大略相当于以往三等甲偏上的价格,这点钱还不值得一等甲、二等甲。
科举这么多年,榜下捉婿这么多年,已经有约定俗成的潜规则了。
一等甲、二等甲、三等甲,招婿的规格都不同。
宋就是这么市侩,从商风气浓厚。更别说现在是南宋小朝廷,南
比北
从商的更多。
门外的喧嚷声渐停。
知道皇宫里面这些进士科考生是不打算现在成亲,答应婚事了。
所以一个个偃旗息鼓。
“那个小郎君,穿绿袍的小郎君,是神童科中举了吧。来,来姐姐这里,姐姐给你吃饴糖……”
忽的,有大府丫鬟眼睛一亮,看向了在众中
立鹤群的白贵,连忙蹲下身子,对着白贵招手道。
她们这些仆役、婢来到皇宫门
招婿,如果招到了夫婿,回府之后,是会被看赏的,而且一些丫鬟本就是各府小姐的贴身丫鬟,相中了进士,亦是相当于
后相中了夫君,成为进士的侧室。
不过僧多粥少,想要相中一个进士不容易。
但进士不容易,拐一个神童还是可行的,神童基本都被赐予了进士出身,尽管赐的是三等甲,可胜在年龄小,后前途未必比一般的二等甲、一等甲进士差。
神童科不同其他诸科,神童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