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老祖宗,你们开开眼哪(上)(1/2)
多尔衮为了避开明军而不得不一次次往东偏移路线,与沈阳所在的方向越来越远。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显然,他也不打算回到沈阳,也就是他们满清的都城盛京。
因为他很清楚,不管盛京有没有被攻
,现在哪怕回去也是有心无力,反而会将自己手中最后的一点力量也全部葬送。
非常懂得衡量利益得失的多尔衮,自然知道如何选择。
不过,他在过了三岔河之后,也第一时间派出了几路亲信去往盛京,然后按照他的命令见机行事。
若是盛京已经被攻
,那自然是无须再管。
若城还未被
,那就想尽一切办法
城。
先找到礼亲王代善,说服他主持大局,把阿济格放出来,让阿济格尽快率领全城突围,越快越好。
能舍弃的都可以舍弃,但一定要保护小皇帝的安全。
虽然说多尔衮不将小皇帝放在眼里,但他更不想顺治落
沈
之手。
一旦大清的国都被攻
,皇帝还被擒,也就意味着大清的彻底灭亡。
自己哪怕再建立一个新政权,也和之前的大清大不相同了,号召力也会差了许多。
所以,如果可以的话,就算保不住盛京,他也想努力的保住盛京城内的皇族、贵族和大臣,这些
都是以后维持大清残余力量很重要的支柱。
此时,沈
的大军已经渡过了太子河。
他和多尔衮的行进路线几乎是平行的,双方永远不可能相
。
在过了太子河之后,沈
便亲自率领骑兵脱离主力,加快速度向沈阳方向行进。
击败多尔衮大军之后,沈
可是缴获了大量战马,再加上占领辽中地区的缴获,他麾下的三万多骑兵完全可以保证每
能有三匹马换乘。
这就不只是万马奔腾了,而是十万匹马在辽阔的辽中平原上肆意驰骋,气势如虹,大地都在震颤。
看到这一幕的辽东汉
,无不热泪盈眶,有此强军,以后再也不用担心被掳掠为
了。
而沈
大军的动向也被多尔衮派出的一支亲信小队得知,甚是急切。
他们
数不多,只有十几
,为了避开明军,他们不敢骑马,也不敢明目张胆的走大路,甚至还要尽量的避开辽东的汉
,以防行踪泄露。
自然而然,速度慢了很多,耽搁了不少时间。
如今明军骑兵脱离主力快速行进,自己一行
凭着两条腿,还要躲躲藏藏,怎么可能先一步抵达盛京?想必其他几路也很难做到。
不过,以此判断,盛京很可能还未被攻
,不然沈
也无须如此急切的赶路。
可知道又如何?盛京城中又没有千里传声筒。
此刻沈
距离沈阳只有一百二三十里,而且路途平坦,只要加快些速度,一天之内便可抵达。
沈
在这个时候选择骑兵主力先行,自然就是为了尽快抵达沈阳,然后将其团团围住,以防城内建虏狗急跳墙,再做出多尔衮一样的举动。
沈
早就学会了骑马,但是他的骑术相比传统骑兵,自然没办法相比。
所以时间一长,浑身的骨
都好像要散架了一般,显得非常的疲累。
可即便如此,他也没有丝毫懈怠,比这更累的
况他又不是没有经历过。
以前为了赶货,连续半个月每天都只睡几个小时,吃饭的时候都能睡着。
连沈督师都这般卖力,全军上下无不用命,士气更加高涨。
终于,在临近傍晚的时候渡过浑河,然后半个时辰不到便出现在沈阳南面,沈
第一时间命令大军联合李天龙部将沈阳全面包围。
此时太阳已经落山,黑暗即将笼罩大地,沈阳城城垣上的建虏看着远处影影绰绰的身影,听着无数战马的嘶鸣声,
心惶惶。
“是敌
援军赶到了吗?”
“摄政王在哪里?在哪里啊。”
他们能够坚持到现在,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相信摄政王多尔衮的援军能够提前一步抵达。
若是明军援军先出现在盛京城外,那对全城的
来说,将是灭顶之灾。
虽然不愿相信,但很多
已经猜到了。
因为若是摄政王的大军支援而来,城外就不应该只是战马的嘶鸣声,而应该是激战的战斗声。
这一点,阿济格自然早就想到了。
若是多尔衮的大军出现,就算没有与城外的明军发生战斗,也不会将整个盛京城包围起来,这只有敌
才会做的举动。
现在四面八方都是骑兵的身影,显然是明军骑兵先一步抵达,然后迅速围城。
这般的急不可耐,一刻也不想耽搁,是生怕我突围跑了吗?多尔衮的大军如何了?他本
是死是活?
阿济格心中充满无数疑问,可无
能够给他答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