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七章 祖宗之术(1/2)
鄂尔泰是个能臣,同样也是良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尤其是自建兴初年开始独当一面,在山西、蒙古独自领军,并大漠北后,鄂尔泰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清廷的认可,眼下他可以说是除诚亲王、隆科多之外赫赫有名的将领。
当然,远在西域的郭亲王如今也是战功赫赫,可在世看来,郭亲王虽然西进灭国无数,可那些只是小国,有些国家兵不过数千,
不过十万,这样的对手哪里能和大明相比?
至于诚亲王排在前面,那是因为他的身份不同,其实相比之下能和鄂尔泰相提并论的也只有隆科多了。当然直亲王胤禔不算在其中,由此可见鄂尔泰如今在清军中的地位。
正是因为如此,鄂尔泰的脑清醒的很,早在耿额同他
流之时就指出目前清廷所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和隆科多类似的建议。在他看来,山西此地并不是不能守,而是无法久守,就算他想尽办法使出了饮鸩止渴的手段,也仅是解一时之困而已,却无法彻底改变他面临的问题。
但鄂尔泰怎么都没料到,现在西安那边突然间来了这份圣旨,旨意中明确告诉鄂尔泰无需在山西同明军硬拼,在挡住明军进攻的同时尽早做好撤离的准备,而撤离的路线有两条,一条是向北往蒙古,随后依托原同明军周旋,尽量以武力控制住蒙古各部为其所用,随后一路向东由蒙古
辽东。
在辽东祖地重蓄兵力,编练军,以图后事。至于另一条路就是由山西往西,先
关中后掉转向西,进甘肃立足。至于这两条路可以同时进行,山西大军如何调遣和分派一切由鄂尔泰根据实际
况决定。
此外,因为丢失山西之地,无论是撤向蒙古和关外又或者西进甘肃? 也代表着清廷放弃了山西一省。既然如此? 鄂尔泰可以在山西进行物资、等各方面的掠夺,尽量以其充用? 保证将来的反击基础。
旨意中说的清楚? 就算清军撤离山西,那么也必须给明军留下一个烂而萧条的山西? 一切有用的
和东西能带走的就全部带走,带不走的直接毁了就是。尤其是地方的青壮、工匠等等? 更是重中之重? 只有这样把一个烂摊子留给明军,这一点既可以给朱怡成找点麻烦,也可以让清军撤离后保证未来的
力和物资资源。
这种手段让鄂尔泰惊愕不已,其实他当时朝着山西商贾下手就已经够狠心了? 说句实话他这么做已经突了清军
关后的底线。要知道满清除
关初期外? 在之后的近百年内一直以继承前明为正统自称,
声声喊着满汉一体,更实施所谓的仁政。
在康熙时期,还举出了什么永不加赋的号,其目的就是为了笼络天下
心。对于山西商贾更是如此? 不仅给了他们皇商的地位和权利,甚至还把范毓馪竖立成标杆让其享受荣华富贵。
可这一切都是假象? 尤其是鄂尔泰这一次出手更是彻底打了满清在天下
的假面具。鄂尔泰自然是清楚这点的,所以他
这事时故意拉上了耿额? 目的是为了分摊责任,同时也利用耿额的身份让其帮自己在建兴那边周旋一二。
做了这样的事? 心里不慌是不可能的? 可鄂尔泰万万没想到的是朝廷那边非但没有以此责备自己? 反而下了这么一道圣旨给他,这道圣旨一下等于是变相承认了鄂尔泰所作所为的正确,甚至还进一步,把满
老祖宗的手段全拿了出来,变本加厉地以直接掠夺和
坏来对抗大明。
“皇上……这真是您的意思?”想到这,鄂尔泰心中倒是有些欣喜,他之前之所以有些不敢相信,那是因为他对于建兴皇帝了解甚,这位皇上当年可是有八贤王之称的皇子,其贤名在天下可是
皆知。虽然在谋夺皇位中,建兴的手段可圈可点,行事也颇为果断,可实际上建兴获得权利后并未大举屠刀,除了杀了少数几个
外,其余一切如旧,就连当年和他争夺皇位的几个兄弟也未做出过分之事。
对此,鄂尔泰虽然觉得建兴有能力,但在格上却有些软弱,如果是在太平年间,以建兴的才能定是一位贤君,可是现在大清江山飘摇,建兴的
格就成了弱点,而且他又有些优柔寡断,仅从移京西安后的几次决策就能看出。
而现在,建兴似乎一下子就想通了,所谓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现在大清这个时候必须要有一个果断而有魄力的君主来带领,就如同当年的太祖太宗一般。
大清原本就不是中原王朝,作为从白山黑水中走出来的部落而言,大清之所以当年强大,靠的就是铁血的手段和无所不用才获得的成功。
眼下建兴如此,倒是让鄂尔泰感到欣慰,逐渐放下了心的疑惑后,鄂尔泰的整个
反而兴奋了起来。他盘算许久,觉得建兴这样做恰恰是目前解决问题的关键,至少能保住大清最后的力量,就算全部退出神州,那么大清也能依旧以一个强大的政权力量控制住蒙古、辽东和西域各地,积蓄力量,以图将来。
有了皇帝的决策,鄂尔泰的心就此定了下来。接着他一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