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灭辽(1/3)
天下虽然声称是三足鼎立,实际上却是四方称雄。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辽东公孙氏的存在,从公孙度割据至今已历经三世,一直都是独立的政权。哪怕是魏武曹
在世时,也不过是让公孙氏表面的臣服,无法
涉辽东半分事务。 
譬如公孙渊夺叔父之位时,雒阳曹叡仍旧不得不捏着鼻子罔顾礼法,昭告天下承认公孙渊为辽东之主。
任何君主对这种藐视权威的割据势力,皆怀有征伐之心。
 只不过,有
蜀与东吴强敌在侧,曹魏没必要去对表面臣服的辽东公孙氏用兵,才容忍至今罢了。 
现今,辽东竟频频与东吴勾连,让曹魏觉得如鲠在喉,不除不快。
贩马且受封于东吴,已然不是藐视魏国权威的层次。
魏国无法容忍,自己的对手因为辽东的缘故变得更强大、更难剿灭,也终于下了发兵去将之灭掉的决心。
 更
一层缘由,是曹叡的心气。 
 曹叡继位近十年了,不但没有让朝臣及黎庶称赞的功绩,反而令
暗中的指摘之处颇多。 
 如魏武曹
散尽家财招兵买马,鞭挞宇内三十余年,创下偌大的基业,夯实了曹魏代汉的根基。而魏文曹丕在位短短数年间,仍旧依托强大的国力三征东吴,虽不胜,亦不曾有丧大兵失失疆域的败绩。 
但曹叡自身呢?
 甫一继位,便被
蜀及东吴连番攻伐,几乎无岁不战,亦丧兵失土无数。 
连得利无数的世家豪族们,都不愿意为魏国代汉乃天命所归背书正名了。
子嗣不存,名声尚要背上庸碌之主?
连守成都无法做到?
如此结果曹叡无法接受。
辽东此刻跳出来挑衅,便让他生出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心思来。
 再者,若是如愿的灭掉公孙氏,亦能威慑其他
心思异者。 
 辽东自公孙度割据后,安然休养生息多年,
稠密,正好可弥补失去陇右的战争底蕴,让曹叡不至于愧对曹
和曹丕攒下的基业。 
 事实上,关于征伐辽东之议,曹叡很早就与心腹之
私下探讨过了。 
 此
乃是毌丘俭。 
 河东闻喜
,其父是故武威太守毌丘兴,曾与凉州刺史张既多次平叛,威服羌胡,乃曹魏的重臣。毌丘俭也因此被魏文曹丕任命为“文学掾”,与卫臻等
一起陪伴曹叡读书养德之事,乃潜邸之臣。 
 为
酷
文学,胸有韬略,且不愿享清贵于朝廷中。 
如今所任的荆州刺史之职,便是他想为魏国征伐不臣,亲自向曹叡求来的。
而他对曹叡问及可否征伐辽东时,不仅大举赞同,还是加了一句“陛下即位以来,未有可书之处”。
以文治武功的身后名,直接让曹叡不再犹豫。
是故,此番司马懿暗中领军四万从右北平出发时,毌丘俭担任朝廷使者,带着千余禁卫去先前出发辽东,封赏斩杀了东吴使者的公孙渊。
这千余禁卫,是司马懿后续大军能否取胜的关键。
这与公孙渊的实力、辽东的地势及气候有关。
辽东割据虽然历经三世,但实力与魏国比起来,仍旧是不堪一击。但辽东离雒阳有四千余(汉)里,魏国若要征伐,漫长征途与补给线才是魏国的对手。
且路线仅有两条。
其一,乃是从青州走海路。
 路途很近,且风
很小,灵帝时就有无数青州士庶从走海路遣往辽东躲避战火。 
但抢滩登陆却很难实现。
辽东的水师,并不比魏国的差。
大规模的船队靠近了辽东,公孙渊沿滩设防,再以水师夹击,魏国抢滩登陆几无胜算。
另一,则是走幽州辽西走廊的伴海道。
顾名思义,伴海道便是沿着大海而行走的道路。
这条道路同样不好走,主要是气候问题。
 如当年魏武曹
追逐乌丸往柳城而去时,本来是打算七月穿过伴海道,但遇上雨季道路泥泞不堪,无法通行。 
只能走无终道翻越燕山,八月时才走到白狼山。
而归师的时候又正值隆冬,不光天寒地冻,且无水无粮。
最后只得杀马为食、掘地取水方渡过难关,随军的郭嘉也因此染病身亡。
 司马懿此番便吸取了此教训,春三月从右北平出发,正好在赶在六月之前抵达辽水(曹魏与公孙的分界线),能可以避开
秋的雨季,亦能在战后避开严冬归师。 
 他有把握,百
内便可扫平公孙渊。 
这倒不是司马懿自大。
 而是公孙渊公孙渊治下拥有四个郡,分别为辽东、玄菟、乐
与带方郡,在实力上无论如何都无法抵御得了曹魏。 
他唯一的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