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会计的野望(2/2)

作为吃瓜群众对于宁远的前段时间被披露出的上千亿身家是将信将疑,但是作为财务工作出身的曹国维,可以十分的确定宁远的身家比起那份博客计算出的数字,只多不少。

所以吗,曹国维是非常明白,在MBO计划开始之前即便不能求得宁远的帮助,也必须让他默认旁观。不然只要宁远手反对,这事绝对没机会成功。

宁远自然知道这种经典案例的,并且也不反对。而且从财务投资的角度来说,新朗的稳定确实更符合作为一个并没有对主导权有想法的东的利益。

不过目前新朗也推出了围脖,所以曹国维这方面很担心作为竞争对手的宁远生出点别的想法。

宁远听过曹会计的话后之后几乎没怎么犹豫就点了同意了。

这倒是让准备耗费一番舌的曹会计也很意外。

“我这边没什么意见。”宁远这一句话,就让曹会计悬着的心落下了。

只要宁远不阻拦,作为资本运作高手的曹国维,就有信心完成这次管理层收购。

公司控制权是一个包括一系列博弈的市场:企业家与资本家的博弈,经营者与大东的博弈,创业家与管理家的博弈,以及不同管理者之间的博弈。博弈参与者背景、格、文化、视野、方法各不相同,为着公司的控制权正在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博弈

而国内最具戏剧的公司控制权博弈,当属新

2000年新朗上市后,创业团队掌门王智东持是6.3%,而同样的创业团队掌门,张超阳在搜虎上市持33.6%,丁三石在网亿公司的持是58.5%,史育柱在巨网络上市公司中持有68.9%的份。

正由于先天不足,新常常因大东之间的博弈而处于动之中。新每两年换一次CEO,便是当时网络公司的一道风景。

一般的认识是,在国内,公司控制权要稳定,需要有灵魂物,而灵魂物必须有高比例份作为保障。新朗的动,被认为是经营者与大东的脱节。

但曹国维执掌新后,通过事实向世宣告:这是对公司控制权的误解,公司控制权在关键现场的控制力。

但手上没有权作为保障,即便一时间能够掌控公司,但董事会终究是不受管理层控制的。如果发生动,没有足够的投票权,不受控制的董事会随时可以把曹会计管理层踢开。

所以,要想保持这种控制力,提高管理层的持比例变成了理所当然的选择。特别是在段勇基老迈,四通集团式微,已经准备对新朗放手之后。

除了不反对他们管理层收购,宁远还拆借了三千万美金的资金给新朗管理层。

选择袖手旁观,还送他们一程的理由也很简单。

以曹国维为首的管理层如果能顺利掌控新朗,那是你们的手段高超。既然已经从新朗拿“拿走了”围脖,帮个小忙也不算是事。

这拦路的老虎,能不做就不做。

散德行啊。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