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7章:天子座前自怡然、平灾抚乱、三策以全(1/2)
天子一般都会按照这个顺序,把考生的名字确定下来,当然也有皇帝对两位副考官排定的考生名次加以调整的时候,不过就是极少罢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沈渊把桌上的文房四宝整理好,静静地坐着等待。
等到试题发下来,沈渊把毛笔放到清水里化开,看了看试题然后滴水研墨……这时候的京师天气燥,沈渊有意的把清水多加了几滴。
这道试题……根本就没难度啊!……一般来说,殿试策论题都以三道为准,多的时候也有四五道策论的。
考生答题之际,每一道题差不多都是二三百字,也有只写五六十字的,因为涉及到政务分析,所以字数不限。
所谓策论,一是策,就是办法,而是论,就是看法。
出题的内容包括:圣学传心,积储利弊,明刑弼教,弥盗安良,民俗奢简,整顿营伍,科举取士,河务方略这些方面。
从考试的内容就可以知道,这些都是关于国家、政治、军事、经济、治安方面的知识。
若是不懂世事的腐儒到了这一关,那可就真的要他的命了。
而今天的考题,实际上和吏治政体的关系并不大……“三策以全大灾之民”!这实际上是一题三问,沈渊一看就知道,这是让考生以三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述如何救灾,这里面的关窍之处,实际上是题目中那个“全”字。
这不是以“抚”或者是以“安”,而是以“全”。
那就是要负担起救护灾民的全部责任的意思了。
这对于沈渊来说自然是没什么难的,他就选取了三个角度分为三策,分别就灾民的管理有序、卫生防疫、防止民三个角度,一篇一篇的开始论述。
在别还在摸索解答的路数,开始筹措策论骨架的时候,沈渊却第一个研了墨在纸上作答……这时周围的官员和太监见到会元沈渊居然这么快就开始答卷,虽然不敢说话,也不由得惊诧地
换着眼神。
就算是文思敏捷也没有这么快法啊,这个沈渊是不是太率了?
大家看到沈渊也不抬地奋笔疾书,心里差不多都是这么想的。
而此时的沈渊却不管这个茬儿,只顾着飞快地向下写……说实话,他是怕写不完。
别的心思都放在文章辞藻、立意布局上面,而咱们沈少爷一条一条地写来,竟全是实策!就以管理而言,如何布置灾民的营地布局,按照灾民各自的原籍安排他们的生活区。
然后从灾民中选取德高望重之,层层任命管理层,进而对灾民的管理达到无所不知,随时调整的程度……沈渊把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管理之中要注意的要点,还有这么做下来的好处全都一条一条铺陈摊开来讲,每一条都说得清晰明确。
此刻他全神贯注,心思全都放在所写的内容上面,说实话哪有时间抬?
而此刻的大殿里,万历天子也在看着考试的形。
……透过打开的轩窗格栅,天子能看到三层御阶下的空场上三百名考生桌案整齐排列,远远看去就像是打好的方格。
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在洛阳端门,见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于是欣喜地说出了“天下英雄,尽吾榖中矣!”
这样的话。
此刻的万历天子,心也和当时的唐太宗差不多。
三年一科,这些都是天下读书的
华,如今尽在此处!万历天子一边欣喜地想着,一边却又想起了一个
。
他知道按规矩,排在最前方的就是那个会试会元沈渊。
可是他现在离得太远,实在看不清楚远处的形。
也不知道那个沈渊的卷子……如今答得怎么样了?
万历天子想了想,叫过身边一位太监来耳语了两句,随即这位太监便躬身走出了奉天殿。
这位太监二十五六岁,生得眉清目秀,名字叫刘若愚。
这刘若愚的师父,是万历朝一个十分贤良的太监,名叫陈矩。
之前咱们说的“杨荣滇”案中,那个残
贪婪的杨荣被矿工打死后。
原本天子震怒,准备惩治杀掉杨荣的,这些义民就是在陈矩的帮助下,才得以保全
命的。
他师父不错,刘若愚本也是书法文字十分
通,因此很得天子的信任喜欢。
这次刘若愚走出皇帝殿之后,一路装作观看学子答卷的况,却在绕着考场上转了一圈后,有意无意地踱步到了沈渊旁边。
等到他向着沈渊的考卷上看了一眼,随即就被吓了一跳!别还在
稿上一个字一个字地勾抹,冥思苦想地遣词摘句的时候,沈渊已经把考卷写了一叠了!“这么多?”
刘若愚心中惊讶之下,轻手轻脚地走到了沈渊的旁边,不动声色地向着沈渊的笔下看去。
此时沈渊正写到第二策,灾民防疫的事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