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章:宏文一篇有何难、立意先贤、圣人之言(1/2)
这次乡试的考题出自《论语》,是《卫灵公》中的一句。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志士仁,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这一句字面上的意思是说:有志向、有守、懂得道理的
,不会为了自己的生存去做违反仁义的事,反而会为了仁义而牺牲自己的
命。
所以对于沈渊来说,他刚刚率领孤军杀向反贼,数之间平叛江南,因此以这句话中的道理而言,没有
比他了解得更清楚。
当然满场的学生,也没比他践行得更透彻!因此沈渊见到这个考题时才会觉得,这个考题简直就是冥冥中命运的安排。
和前几次应试一样,沈渊一如既往并没有急着落笔,而是慢慢的让自己平静下来。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自己杀出扬州是为了什么?
他是为了红枪军哨卡上,那一筐筐从百姓身上搜出来的馒和大饼,那是逃难百姓用来活命的粮食。
他是为了被反贼军队一个个抢掠烧毁的村庄,那成片被屠杀的百姓。
他不能容忍那些反贼继续荼毒江南,甚至也不愿让官军姗姗来迟,在和反贼作战的过程中把江南给祸害得更严重。
自古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官过如剃!那场大战百姓会流离失所,被屠杀和被饿死的将是不计其数。
而他在营救老师的途中看过了那一场场无比惨烈景象之后,他绝不允许那样的况再继续下去!“那是我的初心,我这一念之间,却是暗合圣
大道!”
沈渊拿过稿纸,慢慢的把墨汁磨满了砚池,然后将毛笔蘸满……在这一刻,他忽然停顿了一下。
……在这考场上有想着出
地,有
想着一鸣惊
,有
想着万万不可辜负自己的家
。
更有琢磨着。
一旦自己要是中了举,就可以将那些昔
轻视自己的
一个个痛快之极地打脸。
他们的心思放在下了重注的赌局上,或是搜索枯肠想着自己对这句圣之言的体悟。
他们有的拼命搜寻着辞藻,想要说清楚自己即将阐述的道理。
有的甚至在心中描摹那些考官在阅卷时,看到自己这篇时文上某些句子时的想法……而此刻的沈渊,心中却出现了一个的形象,正是圣
孔子!那个白发苍苍的老者,那位对于理想执著追求,虽百折而不悔的先贤。
他虽隐于穷阎漏屋,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争名。
他虽拥百里之地,而千里之国莫能与之争雄!那个一心求索从未停止的赤子,那个踏实而率真、影响了后世数千年的伟!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如果是他此刻就在这里,就在眼前呢?
如果有一个名为沈渊的后辈小子,正在向他诚心问道。
那他此刻应该说些什么,应该怎样解释这句话?
……笔尖忽然落下,在纸上出现了一列文字。
在沈渊的耳边,好像响起了孔子低沉厚重的话语声:“圣于心之有主者,而决其心德之能全焉……” “未
题前,文章由我。
既题后,我由文章!”
这一句题写出来,霎时在沈渊的心间犹如泉涌一般,便涌出了无数字句。
一句题之后,他随即便将承题写在了稿纸上:“夫志士仁
皆有心定主而不惑于私者也。
以是而当死生之际,吾惟见其求无惭于心焉耳,而于吾身何恤乎?
此夫子为天下之无志而不仁者慨也,故言此以示之。”
在这一刻沈渊已经浑然忘我,他以先贤立意,以圣之言,接连
题、承题、起讲、
题!这篇文章立刻以飞快的速度,就这样被他流畅无比地写了下来。
……在沈渊的题中,他一句话就阐述了“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实际上是出自志士仁
的心里。
同时在题中,他又
代了所谓仁
志士,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的原因。
所谓“无惭于心”“吾身何恤”,就是对这篇题目的最好注解。
在这之后他还在承题中以圣之言,说出了孔圣
为何要写下这样一句话。
开篇宏大,立意准,下面的内容自然是
薄而出!……等沈渊洋洋洒洒地写完了这篇八
,然后又看试卷上的律诗题……这对于他来说也是易如反掌。
飞快的将律诗写完,这时沈渊才回过去换过了脑筋,重新审视自己这篇时文。
……完全没问题,就连改笔或缺笔的字也都写得毫无错漏,根本无需修改。
沈渊轻轻叹了气,他自从在大明求学以来,所做的时文中,就以这篇为最佳!这大概是心有体悟、身体力行的结果,沈渊想到这里,心中也不免暗自感慨。
当年他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