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〇章 真正的敌人(2/3)

现在牛杰的身边跟着一大帮子当地华的族长。

为了家族今后的发展考虑,他们都想在天朝将军的面前混一个脸熟。

“诸位,不要急,大军一直在行军,士兵们都很疲累了,让大家先休息一下。”牛杰此时反倒是不急了。

他刚刚已经派到马尼拉城探查况,看看特战一旅那边是一个什么样的况。

一旅还没开始围马尼拉城,显然是在等自己了,这样他就不急了。

牛杰最担心的就是到马尼拉之后扑了一个空。那样他肯定会成为别的笑柄。

丁力这家伙还是很够意思的。

……

临近春节,董叔恒一直呆在新京城主持着各个条线的总结工作。

复兴军主政的第一个年,非常的重要。

所以对于当前的国家经济发展况,很多都在积极地关注着。

内阁将主要的经济数据都通过报纸公布出去。

当然其中大都是一些好的消息,比如说耕地增加了多少,粮食产量增加几何,钢铁的产量比以前增加了多少,移民的况……

还有过去一年,政府治理河道、修建道路花费了多少钱。

这些消息大大提振了民众对复兴军的信心。

老百姓们听到了报纸上的这些内容无不是欢欣鼓舞。

但是有识之士可不会仅仅看报纸上的东西。

董叔恒没有同意公布军费的开支,理由是为了保密。这个数字要是公布了出来,一定会引起轰动。

复兴军这一年来一直处在作战的状态。先是灭了满清,接下来又在西域和西伯利亚跟沙俄大打出手,然后又是在南洋地区出手。

不给过复兴军倒是没有出现了财政上的困难。

因为几乎是使用和平手段解放了京师,达到了满清权贵积存几百年的财物。

所以复兴军的至少暂时不会缺少货币了。

不过,那些有识之士是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时政的变化,会用自己的知识去判断好与坏。

他们往往能够透过表面看到背后更多的东西。

“涤生兄,你现在做一个悠闲的山,倒是羡煞了胡某了。”岳麓书院的院长办公室内,曾涤生正在接待一个老朋友。

一边对弈,一边喝茶聊天,显然是极为熟悉的老友。

曾涤生现在居简出,平时很少会客,尤其是他以前的湘军旧部是一概不见。

经过了一年多的建设,岳麓书院现在比以前扩大了不少。

现在岳麓书院已经成为了一所湖南地方书院。书院的经费来源于地方上士绅的捐赠以及学生的学费。

因为岳麓书院在之前的官员招录考试中表现突出,很多官宦世家都争着将家族的子弟送进书院。

他们希望自己的家族子弟能够通过岳麓书院成为复兴军的官员。

现在大家已经适应了这种通过书院学习,参加考试成为官员的途径。

对于现在的读书来说,更多的还是选择为官,传统的观念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改变的。

借着这个机会,曾涤生将整个书院重新翻修扩建了一下。

那些世家子弟的加,虽然让书院的经济状况好转了不少。

但是曾涤生知道,书院这里不能充斥着这些世家子弟。

否则岳麓书院的学风很有可能就被带坏掉。

书院要想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势,就要继续接收寒门子弟。

这次扩建书院就是为了增加录取学生的数量。这样即使接收了一些世家子弹,原本接收寒门子弟的数量也不会减少。

他还特意用这些世家的钱设立一个奖学金给那些寒门子弟,让更多的寒门读书能够进岳麓书院读书。

实际上许多官办的书院都有奖学金,曾涤生只是照葫芦画瓢而已。

即便如此,这也让他在湘南获得了很高的望。

“貺生老弟,胡某这身体也就只能在岳麓山上还能多活几年。倒是貺生老弟这次远赴南洋,为我华夏管理海外领地,任重而道远。”曾涤生说道。

这次,胡貺生来找曾涤生一来是为了告别,他马上就要前往吕宋,负责管理吕宋行省。

董叔恒为什么会找一个满清的旧官员去管理吕宋的事务呢?

这自然有他的理由,胡貺生这个跟曾涤生齐名,都是湘南这里出来的名臣。

胡貺生最有名的是他有一个有名的老丈——陶澍。

而陶澍是促成满清嘉道年间经世之学重新活跃的代表物。

他选的婿自然是受他的影响。

胡貺生同样也是擅长经世之学。他们这些在满清的朝廷厮混过,大都擅长处理各种错从复杂的关系。

这就是董叔恒为什么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