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二章 李渐甫入缅(3/4)

一定是不均匀分配的。”

“那么为什么要一个个地去拔除敌的堡垒呢?我们为什么不跳过那些小的堡垒。直接奔向主要的目标呢?”

见陈玉成没有表态,这名年轻的复兴军军官继续说道:“我们军校中将这种战术称为‘蛙跳战术’。但是当我方的力量远远强于敌,又需要快速地达到某个目标时,就可以使用这种战术。”

“如果英王担心自己的后路安全,完全可以分出一定的兵力来看住后路嘛。”这名军官说完后见陈玉成似乎没有什么反应,以为对方是看不起自己,索不再说话,他也是只是一片好心而已。

“哈哈,好,这位小将军说的这个主意真好。不知道阁下尊姓大名。”陈玉成突然笑了起来,将众给吓了一条。

“哦,在下刘铭传,江宁陆军学院步兵科中尉学员。”这个小将不卑不亢地说道。

不要看陈玉成位高权重,他的年纪也不大。大家都是年轻,相互之间流起来其实没有那么的拘束。

“小刘中尉,后面就跟在我的身边吧,本王对你的这个蛙跳战术非常感兴趣,你再跟我好好说说。路上还有时间,无论是哪种战术,我们都要将江的上游给占下来。”陈玉成似乎对这个很感兴趣,因为陈玉成从对方的身上看到了血

这个复兴军的陆军学员竟然是杀过的!

……

新京城之中,董书恒正在接见一个年轻的文官,此的身量颇高,面貌俊逸,祖籍是安徽庐州合肥。他是道光二十七年进士,其业师就是大名鼎鼎的曾国藩。

“渐甫,这次派你跟这个缅甸王子回去,你有没有想好怎么做?”董书恒看着这个三十出的文官问道。

“渐甫明白,只是不知道总统是希望今后缅甸王国内附,还是仅仅是让缅甸王国牵制英国。”

“当然是前者了,但是这个目标很难,缅甸一直是以中南半岛的大国自居,让他们彻底的臣服很难。当前还是让他们帮忙牵制英国比较现实一些。你可以将你说的两个问题当作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李渐甫一直在京中做翰林院的编修,实际上就是没有正式编制的官员。可以说是那种最名不见经传的。这样的文官在京城可谓是多如牛毛。

华夏从京官中重新选拔官员之时,他的成绩算是比较好的,最后被理藩院录用,在新京的各大官衙之中,理藩院是旧官员最多的一个部门。

但是理藩院这么多的官员,董书恒为什么派这个李渐甫去缅甸这么重要的地方呢?

董书恒又为什么派去缅甸呢?这个缅甸的王子又是怎么回事?

这要从1852年第二次英缅战争说起。

第二次英缅战争的起因是英国分舰队进行了挑衅活动。英分舰队借保护仰光英商利益,劫持缅甸船只并炮击岸防工事。

同时,还向缅甸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对方作出新的更大让步。

遭缅方拒绝后,英军于4月5开始从海上炮击马达班港。英军的炮兵占绝对优势(分舰队装备有159门重炮)。

雨季过后,英国戈德文将军统率的“阿夫斯克”加强集团军(3个孟加拉步兵旅12个印度团,连同炮兵、工兵,共计2万)开始沿伊洛瓦底江溯流而上。

10月9,英军攻占卑谬,但随后又退回仰光,因作战计划规定只占领下缅甸。这次战争实际上不是以媾和,而是以休战结束的。

在这次战争中,缅甸国王蒲甘胆小懦弱,毫无作为,坐看缅甸失去了整个下缅甸地区。

这次缅甸的王公大臣们不愿意了,他们站了出来共同反对蒲甘的当政。

于是,在1852年的12月,缅甸国王蒲甘被迫退位,由他的弟弟曼同来接任缅甸国王。

但是这个曼同同样是一个懦弱之辈,他上任之后也不提收回领土的事。现在下面的大臣同样对其不满。

不过也是因为这个国王的懦弱,华夏收回缅北的土司才没有受到阻碍。

当然,缅北的土司只是缅甸与华夏之间的缓冲,他们以前臣服于缅甸也不给缅甸税的,反而缅甸王国每年要给他们大量的赏赐。

但是,下缅甸就不一样了,仰光是缅甸最大的对外贸易岸,缅甸出产的宝石和名贵木材都要从这里出

这里是缅甸重要的财源,多少缅甸的贵族都在这里有产业。所以丢失下缅甸是那些缅甸贵族所不能容忍的。

这次缅甸前来朝觐,是由缅甸的王子迦罗亚带队。据说是这个王子主动要求带队来华夏的。

从一开始,董书恒就知道这个缅甸王子伽罗亚有问题,缅甸是报部重点关注的一个国家,董书恒手中关于缅甸的资料还是很丰富的。

在缅甸,伽罗亚不能够明面上反对自己的父王,但是实际上他是一个主战派。

许多的王公大臣已经在暗中倒向他。这次他到华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