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〇四章 密会麦莲(感谢青莲道歌)(2/4)

鸦片的桥堡。

走私商为了躲避检查,将船只在香港注册,悬挂英国国旗。

这使得广东水师根本不敢检查。

这一切都是英国谋。第一次鸦片战争没有让清廷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

他们就一直想方设法促进鸦片走私。

中国的百姓辛辛苦苦种桑养蚕,出售五艘船的丝绸赚取的利润都不如一船鸦片。

正是利用鸦片贸易,以吴健彰为首的十三行商,在上海的贸易争夺战失败之后,退回广东。

在极短的时间里又积蓄了大量的财力。

十三行位于广州城的西南角,临近珠江之畔,实际上是一长排临街的商铺。

十三行临近的城门有竹栏门、油栏门两座城门。

这里曾经一直是整个大清唯一的对外商贸岸。

吴家在这里有别院。别院连着商铺。在十三行这里也算是极好的位置。

临近过年,中国少了很多。但是十三行的洋却是一点没少,洋是不过春节的。

春节的前夕,一艘悬挂着星条旗的美国军舰停靠在了十三行的码

以前这是不允许的,但是现在叶名琛为了跟洋搞好关系,听了吴健彰的建议,默认了洋军舰进

吴家本就是广东的大族,在城内自然也是有大宅子的。

吴健彰平里都不住在布政使衙门,而是住在自家宅子之中。

“老爷,您约的美国公使到了。小的让将他领到城外的别院了。”

“这些美国佬,自己不过年,偏偏这个过年的点儿过来。”吴健彰嘴上说着埋怨的话。

但是身体却从躺椅上坐起来了。他两手中的紫砂小茶壶,放在茶几上。

换换地对报信的家说道:“既然都来了,那么本官就去见见吧。”

吴健彰嘴上这么说,实际上是他本急着约家的,就连到了过年都顾不上等。

为什么?高傲的大清官员怎么看得起洋了。

自然是因为淮海军都已经打下福建了,下一个不就是广东吗?

在这个节骨眼上,吴健彰心里怕啊。

他屡次跟淮海军作对,心里总是觉得淮海军要对付他,不然也不会在淮海军没有丝毫动作的况下就自己跑到了广东来。

到了广东之后,他不惜自己贴银子进去,也要促使叶名琛组建广东新军,目的并非是要针对广西的太平军,太平军在他眼中只是一伙流寇罢了。

吴健彰建立新军真正的目的是为了防着淮海军,甚至是有着跟淮海军一决雌雄的打算。

吴健彰觉得董书恒之所以能够崛起是因为他舍得向军队砸钱。

有了军队的保障,获得更大的权力,要多少钱没有呢!

吴健彰非常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没看到这一点,早一些打造一支听命于自己的军队。

现在雄踞两江的恐怕就是他吴家了。

只是世上没有后悔药,当初的自己还是太过胆小了。

坐上轿子,吴健彰忍不住催促了一下轿夫。

轿子的身后跟着一队新军,这是吴健彰专门调来保护自己的。

这些士兵穿着浅蓝色的布衣军服,上衣及到大腿以下,膝盖以上。

腰间勒着一根布腰带,腰带上挂着弹药包。

上的辫子被裹在上的黑巾中。

这些军也大都出身贫苦。吴健彰建军之后,新军按月给予饷银。

所以这些新军还算可靠,至少比以前的广东绿营要强的多。

轿子来到了码别院外面,后面跟着的新军迅速散开,向两边警戒。

麦莲正坐在别院的厅内喝茶。

冬天降临之后,麦莲就跟着手下的舰队南下香港过冬。

中国的长江下游虽然没有北方那么冷,但是那种湿冷的天气,水手们并不喜欢。

还有一点就是在上海,他们并不自由,淮海军的法律制定的严格,哪怕在租界,他们也要受到法律的约束。

但是在香港就不一样了,即使是欺负了华,香港总督府的也一般不会追究洋责任的。

在这里华是二等公民,洋才是这里的主

所以一到冬天,他们就会到香港过冬。

在远东美国的舰队就是一支流舰队,他们没有自己的母港。只能在长崎、那霸、上海、香港这些自由港停靠。

“你好,麦莲先生,很高兴见到您!”吴健彰一脸微笑地向坐在客厅中的麦莲伸出了右手。

他是买办出身,英语说的很流利,而且对西方的礼节也是十分了解。

麦莲也笑着起身跟吴健彰握手。

吴健彰的约见同样让麦莲看到了机会,一个能够给淮海军带来麻烦的机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