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六章 远东的冬天(2/3)

上的政治中心。

这里的生活也渐渐走上了正轨。

田常是林场的一名普通职工。他算是庙街的老居民了。因为他在庙街已经度过了一个冬天。

还记得去年的秋天,被农场选派到庙街。

那时他们根本不知道庙街是一个什么地方。

只知道那里是淮海军在最北面新开发的地方。

作为淮海农场的一名职工,田常必须要服从农场的安排。

自从田常带着三个孩子还有妻子被淮海军的农场收留之后,他们就开始吃淮海军的饭。

家的饭,帮家办事,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哪里还容得自己挑地方?

反正田常出去了,农场也会给自己的老婆小孩一饭吃的。

而且那次被选派出去的会拿一年的双倍工资。

财帛动心。

他在船上呆了有将近十天,对于从来没出过海的田常来说是一件很遭罪的事

不过庄家汉子吃得了这样的苦。

到了地方之后,感觉还好,因为那个时候刚刚秋,气温刚刚好。

田常一下船就见到了一座小镇,全部都是木质的房子。

这里是一个美丽的港湾,田常听队长说这里是黑龙江的江

作为一名山东出来的流民,田常并没有听说过这个地名。

不过他们并不在意,反正只要听命令活就好了。

他们最早的任务就是伐木建房子。

田常归属在林场,实际上主要的任务就是伐木。这里漫山遍野都是巨大的树木。

太大的树他们运不下山,只能够挑选小一点的树,那种十几公分的松木截好之后用来建房再好不过。

伐木之余他们会在山上采集一些松果和蘑菇。

林场有专门教他们怎么样识别蘑菇。

每一场雨过后,森林里面都会长满了蘑菇,这种东西配上守卫们打来的松一起炖煮最是鲜美。

这里的林子都是那种经年的老林子,林子里铺着厚厚的一层枯叶,踩上去感觉就像踩在一层垫子上一般。

休沐的时候,田常会跑到江边去看捕鱼队的捕鱼。

每一网下去都是满满大鱼,仿佛永远都捕不完,看起来就非常过瘾。

岸边晒鱼的木架像是一片小树林子,密密麻麻的!

这里的鱼又大又肥,很多鱼都是田常叫不上名字的。

但是吃起来味道确实不错,尤其是鱼肚子里的鱼子,几乎占了鱼肚子的三分之一。

田常喜欢用鱼子拌饭吃,那种鲜香,从小就吃不饱饭的田常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不过没过多久,冬天就来临了。

这里的冬天仿佛是一下子就降临了。突如其来的寒冷让田常这样的山东汉子都受不了。

大雪一下就停不下来,外面的风像刀子一般。

要是出门的话,必须要包的严严实实的。

他只能跟工友一起在烧着热炕的小木屋中整躺平,无所事事。

一群男,整天呆在一起,又脏又臭。整个木屋中都是臭脚味和旱烟的味道。

苦哈哈没那么多讲究。不过熬过了一个冬天,田常再也不想体会那种感受了。

终于熬到了第二年的开春,惯了伙计,突然休息了几个月时间,田常感觉到浑身都不舒服。

还好,冬天里,晴天的时候还是可以出去些活的,大家做的最多的就是铲雪,这里的雪要是不铲的话,会把房子都埋起来。

关键是下下来的雪不会融化,像他们的居住的庙街正好是一个港湾,风将周围的雪都吹了过来,积存在这里。

今天的积雪融化之后,庙街又开来了很多的军队,说是原来在这里的俄国会来报复。

田常他们还有一个身份是民兵,他们也都领了武器,开始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训练上。

果然从江上游杀来了好几万,那船队都看不到边。

民兵的指挥官对大家开玩笑说道:“这些船以后全是我们的了。”

田常虽然紧张,但并不担心,淮海军打仗从来没有输过。

果然,几万俄国最后全部被消灭了,还抓了好多的俘虏。

这下庙街这边最苦最累的活都可以给这些俘虏去做了。

庙街开始了大建设,两条大街被铺上了碎石,然后浇上水泥,弄得平平整整的。

碎石都是那些俘虏在采石场开采的。

水泥是山边的水泥厂自己烧制的。

后来新成立的远东省军政府设置在这家里号召大家把家属都接过来。

田常觉得这里有医院有学校,吃的比自己以前在江苏的农场还要好。

最主要的是有家属的话,可以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