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九章 李秀成(2/3)
肯定想不明白。但是李秀成读过书,书中这些高层之间的争斗再正常不过。
就像水浒传中的松江,最后不也接受朝廷的招降,把一众梁山好汉都给卖了吗?
他只是心中有恨,这么多两广的老兄弟跟着诸王北上,大部分都死在了前进的道路上。
但是这几位高高在上的王爷,却不思进取,带着完成大业,完成弟兄们为止奋斗的理想,一心想着争权夺利。
如果是别
来找他谈,李秀成可能就直接带着手下跑路单
。
但是杨兮妹为了东王的手下做了很多事
。士兵们都非常的信服她,甚至都超过了东王本身。因为她对这些东王下面的军队有恩。
所以李秀成选择相信她,既然她说投靠淮海军对大家没有坏处,那么就没有坏处。
当然的李秀成也不仅仅是因为杨兮妹的一面之词。对于淮海军,李秀成也知道一些信息。
毕竟双方本就接壤在一起,而且有过好几次的
锋。
他甚至知道淮海军对北伐的太平军进行过暗中支援,还有淮海军在直隶廊坊一战灭了胜保万余马队。
他敢笃定淮海军是反清的,但是董书恒为什么还顶着满清的官职,为什么明明实力雄厚却不起兵直接灭了满清呢?
这一点让李秀成着实想不明白。
后来淮海军在江宁的作为,让李秀成放下了顾虑。他们确实没有杀
。包括原来天王、北王的家眷以及心腹手下,都没有杀。不但没杀,反而还给他们的都安排了生活。
淮海军的劳动改造,在李秀成看来就是给他们安排一种新的生活。
除了不能离开劳动的农场,要接受教育意外,那些
至少还能够吃上饭。
反倒是江宁城中趁
闹事的一些地痞无赖,被抓了一些,其中一些犯了重罪的被公开处决。
李秀成和身边的弟兄等了没多长时间,也都得到了安置。
一些军中的老弱,还有不想继续当兵的弟兄被安排进了淮海军的农场或者工厂。
能够安稳地种地,养家糊
,不就是他们的当初起义所追求的目标吗?
在淮海军的治下,只要你愿意劳动就能够吃饱穿暖,这样的生活就跟他们以前向往的天国生活一般。
最后大部分
都选择了退伍,只有少数
看中了淮海军的待遇,想要继续留在军中,这些
全部都被安排进了新兵训练基地去参加训练。然后统一安置在军中。
而李秀成这些军官同样被征求意见。
像他们这些打仗久了的
,也没有别的一技之长,去做普通的农民、工
,他们也不甘心。自然是想要继续留在军中。
还好淮海军没有直接让他们去从大
兵做起,而是把他们送到了军校。
早就听说过淮海军有一所军校。在这之前,还从来没有
专门给军
开办过学校。
不过李秀成平时喜欢读书,甚至是一些洋
的书他也读过。
因此他知道在洋
的国度一般都有军校。军
要经过军校的培训才能够担任军官。
所以对于淮海军的军校,李秀成充满了好奇心。他对于进
军校充满了期待。
他们是乘坐蒸汽
船前往高邮的。
这种跑起来烟囱里冒烟的铁家伙,李秀成知道叫蒸汽
船,靠着里面的蒸汽机驱动。
当初有洋
到天京城就是坐着这种船,但是李秀成就觉得他们太平军也应该有这样的船只。
太平军的势力基本上都是在长江两岸,大部分依水而建。
要是有这样的汽
,那么太平军早就把长江两岸全部占领了。
可是太平军的高层们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他们宁愿把钱藏在府邸,藏在圣库之中也不愿拿出来跟洋
买船。
反倒是淮海军在一开始实力还不强的时候就优先发展了一支可以纵横大江之上的水师。
从此之后太平军在江上行动都要仰仗淮海军的鼻息。
要不是东王府同淮海军谈判达成了
易,太平军估计早就被封锁在长江以南了。
这就是李秀成的第二点疑惑了,为什么当初董书恒的水师这么厉害却不直接打击太平军呢?
不过这个问题,从淮海军接收太平军的地盘可以看到一点点的端倪。
淮海军基本上没有经历什么战斗就全盘接收了太平军在江西、安徽的地盘,当地已经过没有任何的清军势力。
所以说淮海军接手的地盘完全是一张白纸。
但是这样的话,又有了另外一个问题,难道董书恒能够预料到天京城出现的变动吗?
细思极恐!
进
了军校之后,李秀成对淮海军有了更加
刻的了解。
从军校的教育能够看出,淮海军极为注重纪律。
每一名进
军校的新生要做的第一件事
就是背诵各种条例,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