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八章 咸丰的困境(2/3)

,一个太监来报,大臣们都已经到了。

咸丰这才移驾过去。今天过来的除了一众军机大臣,还有各部的尚书侍郎。

见皇帝过来,众赶紧跪下行礼。

“众卿,平身!”

“众位卿,今天诏大家过来,主要为了讨论国库的事。”咸丰说道。

一听是这个事,大家的脸顿时就垮了下来。一个个低下了

咸丰一看是这样的景顿时脸色变得沉下来。

在这朝堂上就不能谈钱,谈钱伤君臣感,谈钱连君君臣臣的大义就都没了。

朝代更迭之时表现的最直观的就是国库空虚。国库空虚之后,想做什么事都做不了。

没钱练不了兵,叛就四起,地方就专权。没钱修不了河工,地方就灾害四起,赈不了灾,灾民就加叛军,叛军越来越多,坏地方秩序,朝廷就更收不了税。

这就是一个似乎无解的恶循环,它的起点就是财富的象征——钱。

实际上就是国家手中掌握的资源少了,那么对整个国家的管控力就回下降。

没钱说话腰杆子都挺不直啊。

“朱卿,你先来介绍一下户部现在的状况吧?”

咸丰对新上任的户部尚书朱凤标说道。

年初的时候,原本的户部尚书孙瑞珍已经病退。老孙并非生病不能在任上坚持一下,实在是他已经理不清这个烂摊子。

朱凤标从刑部尚书任上迁为户部尚书。一上任,老朱才发现自己接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烂摊子。

反正就是不堪目,到处都是一团糟,以前库中有钱还能够将原来的烂账给遮掩住。现在库银见底了,原来藏在暗处的烂疮就全部漏了出来。

而当朱凤标清理原来的缎匹库、颜料库之时,却发现有大量的库存。有些缎匹甚至已经都霉烂在库中。

朱凤标气的半死,整天叫着没钱,只是没银子,这些东西放在这里就没一个去管。

于是朱凤标让去找商,他准备将这些烂全都卖了。

最后量太大,还都是陈货,没愿意接手。只有天津商会站了出来,愿意以50万两的总价,将这两个库全部吃了下来。

其他不敢买是因为没有销售渠道,这些东西在国内不好卖。但是天津商会可以通过长城公司将这些陈旧的缎匹卖给北边的蒙古,或者卖个西变的中亚地区。

刘文锦觉得这笔生意可以做,朝廷的这些存货虽然旧一些,但是都是历年地方上上贡的,东西的品质还是不错的。

由于金额比较大,这件事还上报到了董书恒那里。

董书恒当即答应了下来,只要有钱赚,谁的生意不能做?

有的下属觉得这样是在给朝廷输血,但是董书恒觉得没必要担心这些,清廷气数已尽,董书恒还担心他现在就死了呢,能先给他吊一气也好。

“回陛下,库中现在仅有现银二百五十万两,其中有五十万两还是清库所得。”

一听都倒吸了一凉气,这才刚过了大半年呢。

要知道本来的花钱大户工部今年已经是累着裤腰带过子,根本就没有搞什么工程。

就连每年例行的修护河道工程就停了下来。

现在户部这点余钱,就连给旗的份例钱都发不出来了。

“为何会如此之少?”咸丰问道。

“回陛下,今天的税银,只有两广、闵浙、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四川的了上来。而两广、闵浙两地也比往年少了很多。其他地方也都减少了很多。以前税粮最多的两江,今年一分钱粮都没。”朱凤标说道。

“各位卿,看看现在这个况,可有什么解决之道,你们再不想办法,年底的俸禄都要开不出来了。”

“启奏陛下,臣以为,现在户部紧张的状况有两个原因。”站在朱凤标后边的户部侍郎肃顺站了出来。

“一是发匪作,让地方上的银钱都被地方截留缴匪,比如历年赋税最多的两江、湖广地区。现在发匪基本上已经不成气候,可以令这些地方裁减兵源,将节省下来的军费上朝廷。二是朝廷缺少新的财源,微臣觉得应该放开朝廷控制的矿山,出售给地方开采,此法可以快速地筹备一笔银钱,以解燃眉之急。”

肃顺新近被提拔成为户部侍郎,经历过之前的事,肃顺觉得大清的问题远比想象的要严重。

他今天提到的这几点之前已经跟其兄长端华商量过。

本来他的兄长端华是不同意他在朝堂上提出来的,但是肃顺觉得“覆巢之下无完卵”,他还是想为这个大清做点什么。

本来肃顺还有一个建议,他觉得应该开放关外,将土地出售给关内的大地主,让他们带去开垦。

这样不仅能够解决关内土地紧张的问题,还能够通过售卖土地获得一笔现银,并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