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九章 多生多育政策(2/3)
恒给拦住了?
“钱村长,不用喊了,让大家忙活自己的事
吧。”董书恒说道,“村长,你带着我们在村子里走走吧。”
“是,大
。”
钱村长在一边带路,大家向着村子里走去。不时有忙活的村民停下来看,都被村长赶回去继续
活。
从河工工地开始,大家都明白在淮海军的地界不养懒汉,只要你肯
活几一定有饭吃。
“钱村长,我们看你们这里建的都是土胚房,是不是买不到建筑材料啊?”董书恒问道。
“是的,大
,一下子大家都要建房子,根本没有那么多的砖瓦供应。而且土胚房还省钱,俺们庄子里觉得还是先把钱花在田里,先将田弄好,把各家各户的牲
都给置办上,房子可以慢慢弄。”
董书恒听了点点
,老百姓自己会做出最好的选择。在农民眼中土地,还有土地上的产出才是最根本的。
“王镇长,你们也可以跟东台、大丰那边的村镇一样办一些村镇企业,比如这砖瓦厂,技术含量不高,你们可以先建起来。以后可以看看什么东西好卖,有选择地办一些工厂,这样镇上的百姓也能够多一些赚钱的机会。”
董书恒想起了上次去慧儿家,慧儿出资在村子里办了一个窑厂,后来还成功了。给村子里带来很可观的收
,所以他对跟在一旁的王镇长这么说,看看能不能在临海镇也发展一下乡镇企业。
说到这个事
,他觉得有必要跟刘明远提醒一下,让商务部制作一个乡镇企业的发展规划,不然到时候大家一窝蜂地冲着一些赚钱的行当去了,必然导致恶
竞争。
“好的,总统,我们镇子上后面会往这方面考虑,现在镇子刚刚建立,事
千
万绪,我们都还没有完全理清楚。”王镇长无奈地说道。
董书恒还是有些心急了,事
总要一步一步地办。
“嗯,我只是提个建议,你们镇上的
况你们自己最清楚,凡事要量力而行,要确保每一件事
都做到位,不能东一榔
,西一榔
。”
“对了,钱村长,你们村子里谁家里最困难,就带我们去他家里看一下吧。”董书恒又对钱村长说道。
“总统,要不就去李二家看看吧,他媳
儿特能生,家里四个不能
活的小
娃娃,都指望着李二一个
养家。”钱村长有些尴尬地说道。
没多一会儿,一行
就来到了李二家,李二先一步被村长喊回了家。
和大多数村民家里一样,李二家也是三间土胚房,靠着房子朝阳的墙壁斜搭着一个
棚,算是厨房。
房子里面没什么家具,正厅中摆着一个木板钉成的餐桌,李二的媳
儿带着四个娃在里屋。
董书恒对身后的
示意,一名警卫将手上提着点心递给李二。
李二看起来就是一个老实
的农民。他的媳
儿,看起来有些瘦弱,营养不良。李二没敢接东西,直到钱村长让他收下,他才敢收下。
董书恒又去里间看了一下四个小娃娃,最大的也就四五岁,基本上就是一岁一个,这李二媳
儿确实能生。
关于
问题,董书恒思考
生过很多。他认为
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尤其是跟自己一样黄皮肤黑眼睛的华夏
,大家同根同种,天然有亲近感。
所以他一直让军政府鼓励百姓多生多育。现在想来,光是这种鼓励实际上没有多大的意义。
现在百姓们普遍没有什么避孕措施,如果可以他们也想多生多育。但是生出的孩子是要吃饭的,孕
的食量也会比常
大很多。
如果没有充足的食物,孕
得不到营养,就很难生出健康的宝宝,这也是除了医疗条件之外这个时代婴儿夭折率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钱村长,村中像李二家的这种因为养孩子多而贫困的
家多吗?”从李二家出来后,董书恒问钱村长道。
“还有一些,但是要好一些,李二家其实在坚持个五六年,等大些的孩子能够
活了就会好的多。”钱村长说道。
“钱村长,一个半大的孩子,一个月大概能够吃多少粮食?”董书恒又问道。
“大概三十斤米应该够了吧。”
……
“陈部长,你说我们要是为所有五岁以下小孩发放粮食补贴,这样我们的粮食能够承受的住吗?”回去的路上,董书恒对后来赶过来的农业部长陈冬生问道。
“什么,总统,您要给所有娃娃发粮食补贴,那样开支也太大了,这样对我们淮海军的财政压力太大了。你要知道光是学校每年都要补贴很多的粮食。你之前已经让学校为孩子每天提供一顿免费午餐了。”陈冬生苦着脸说道。自己这个外甥赚钱很厉害,但是花钱更加厉害,而且特别
发善心。
“那这样吧,对家中有两个以上5岁以下儿童的家庭,每月补贴30斤大米,而且是每超出一个娃,叠加30斤大米。舅舅,你别看现在这些孩子会增加我们的负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