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四章 再度启航(2/3)

为了保护内百姓的安全,不允许使用舰炮,让士兵们用自己的牺牲换取百姓的安全。比如城内的特战队一次次地解救被挟持的百姓,自己却承受了巨大的伤亡。

如果说昨天的阅兵给那霸城的居民带来了直观的震撼。那么今天这份报纸就给那霸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

那霸是一个商业城市,识字的很多,尤其是那些商,他们的大多都识字,而且是汉字,琉球没有自己的文字。

所以报纸的内容很快就在那霸港流传开来,同时还有琉球与淮海军签订的《保护条约》也附在了报纸的后面。

包括琉球在内没有一个对这份安保条约说一个不字。大家不会想淮海军侵占了琉球的主权,而是在心里庆幸琉球终于找到了一个强有力的靠山。

“姐姐,你在看什么?咦,是报纸呀,你竟然花钱买了一份报纸,要是爹爹知道了肯定要骂的,街面上专门有读报的,要便宜多了。”同福客栈中,胡家的弟弟看到姐姐在偷看一张报纸,好奇地向前问道。

说着他一把抢过了报纸,“嘻嘻,姐姐,先借我看看。”说着就往自己的房间跑。

“胡多福,快还给我!”姐姐赶紧追了上去。

“咦,这不是王大哥吗?”胡多福边跑边看,忽然停了下来。这个时候已经有了照相技术,所以报纸上面不仅仅有文字还有图片。这报纸的物介绍专栏赫然有一张王乔的戎装照。

胡招娣一把抢过了那张报纸。迈着小碎步跑回了房间。

多福也没有再说什么,站在那里若有所思。

我们来说一下这份《淮海新闻》,这份报纸是董书恒从京城回来之后授权给上海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这份报纸将不再局限于商业报道,而是一份综合的报纸,董书恒准备将这份报纸办成宣传淮海军的喉舌。从二十一世纪来的如何不知道舆论的作用。

后世那些自许自由民主的国家,哪个不是将新闻报纸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中,为了自己的自身利益整天编造一些没有营养的谎言,去攻击他,美化自己。

淮海军在琉球的这次行动也会通过报纸传到国内,自从京城回来之后,董书恒越发的没有顾忌了。

国内大部分的有识之士还是心向清廷,大家都是受儒家思想熏陶出来的,大部分心中都有些正统思想。

在他们的眼中,淮海军还是一个地方军阀。这些骄傲的大清文又怎么会看得起一个军阀呢。

虽然董书恒也看不上这些旧文,但是这些至少是有文化的。清末的一些改革派,不也都是旧文出身吗?

由此可见中国的文并不是天生的保守,他们也会根据时事变通。

就像淮海军政府现在所用的这些。他们实际上也是旧文,但是投靠了淮海军之后,他们会根据董书恒的需要来改变自己。

所以说中国的儒家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政治教育,这种模式下教育出来的文是为统治者服务的,他们会根据统治者的需要来改变自己。

就像历史上的各个朝代,有的保守、有的开放,有的懦弱,有的刚硬,有汉唐这样的军事扩张型时代,也有宋这样的商业富强型社会。

但是不同时期的统治者所用的都是一种模式下教育出来的。

因此,董书恒觉得对国内的文阶层还是要以拉拢为主。如何拉拢?

当然是以舆论宣传,让这些看到淮海军的成绩。大多数文心中都有一个汉唐梦,不然历朝历代那么多诗词歌赋,也不会将唐宗汉武都捧得那么高。

现在淮海军在琉球保护了藩属国,保护了海外华,战胜了本的强盗萨摩藩,这样的事算是扬威海外,值得夸耀一番,那些国内的文也好这一

至于说这份报纸流传到了东南亚的那些华小国还有聚居区,让华们的心逐渐大了起来,开始意识到积极地给自己的争取权益,以至于引起了殖民当局的注意。

最终发了一严重的排华事件,这就是后话了。

董书恒没有在琉球多呆,留下了一部分兵力,还有帮助琉球建立国防军的军官团之后。

大部队登船浩浩地向本的九州杀去,侵犯琉球的正主,萨摩藩还没有得到惩处呢!这件事还不算完。

这次登船的还有琉球国王尚泰,他既然已经拜了董书恒为师,自然是要跟在董书恒的身边学习。

不过尚泰王这次去本也存了亲眼看看大仇得报的心思。小孩子,心眼总是有些小嘛。

琉球的政务都给了公主尚云还有丞相林文轩,那霸市的建设则由林文轩全权负责,当然,当前琉球的主要政事都集中在那霸。

除了那霸的事之外,琉球剩下的事主要是推广甘蔗的种植,以后琉球将主要发展制糖业,糖是淮海军现在需要进的商品。琉球发展制糖业,以后根本就不需要担心销路。

因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