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博物馆来人(1/2)
心里遗憾着短时间内怕是见不到原本了。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表面上,汤教授很痛快的答应道:“没问题,我会以北大历史系和我自己的名义,出具两份证明,一会儿我派我助手给你送过去。”
知道对方不会拒绝,但这么痛快的答应了,杨振兴还是松了气。
他立刻在电话里说道:“不用麻烦,我这就让助理过去拿,本来就是我的事儿,不能让您助手跟着跑前跑后。”
要说的事说完,俩
也没继续说别的。
扣掉电话后,杨振兴把王鹏喊过来,让他开车去北大拿证明材料。
一来是不想麻烦汤教授那边折腾,二来这么重要的文件,杨振兴不放心给别
送过来。
还是自己过去拿更让他放心。
过了两个小时,王鹏顺利带着卡上公章的证明回到公司。
杨振兴不由得为汤教授麻利的动作感到意外。
公章这东西可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拿来用的,他还以为要等晚上才能拿到。
不过想到对方是历史系的负责,杨振兴也就释然了。
晚上下班之前,杨振兴早一步离开公司。
按照顺序,在去崇文门店站灶的时候,他路过景山前街,顺路把相关材料到了在这边办公的故宫博物馆文物管理科。
填了几份申请表和文物详细信息,留下联系方式后便告辞离开。
只等着这边工作员审核完,确定会不会接受捐赠后,给他打电话联系。
到了门店先在前厅转了一圈,检查一遍后,杨振兴换上厨师服,来到后厨。
之前新收的徒弟里,有三在这家店上班,比较看好的只有一个叫贾明恒的小伙子。
自从他拍完节目,从川府回来,抽了半天时间,在培训中心集中对这二十多个徒弟进行了仔细考核。
通过他们展现出来的基本功水平,直接布置了大量作业,让他们抽时间练习。
这一步骤根据每个进度不同,大概会持续至少一年。
也就是拜师第一年,所有不管之前如何,是否已经是炉
师傅,都必须练习基本功。
只有刀工做到熟练掌握常用的十二种技法,站案、刀、运刀和手法全都掌握要领。
不管面对什么食材,都能‘切片如纸、细丝如线、粗细均匀、长短一致’,才算完成第一步练习。
接着还要练习锅功、勺功。
等这三项达到要求,接下来再进行火候、调味练习,最后传授菜谱,开始教他们做菜。
因为都是烹饪学校毕业的,到现在毕业还没太久,所以一些基本功他们并没有忘净,还是比较有基础的。
像切报纸、切杂志之类的步骤完全省略过去,直接上手开始处理食材。
观察了一下正在为晚上营业改刀食材的贾明恒三个,杨振兴指点出几个错误后,就让他们继续工作,没有放太多
力在他们身上。
周围其他厨师看在眼里,是又羡慕又有些幸灾乐祸。
羡慕的是,他们这仨居然能拜
杨振兴名下,成为自己老板的徒弟。
除了杨振兴的几个徒弟外,其他还不知道他已经在态度上有所转变,还以为跟原来一样。
等出师以后,这仨至少能成为某家店的厨师长,这可是许多
一辈子也爬不到的位置。
幸灾乐祸的是。
自从收到作业后,切菜这些工作,绝大多数都给了新徒弟去处理,让其他砧板师傅工作量大减,最近
子过的十分轻松。
忙完营业本来就累的不轻,结果这几个也没办法休息太久,歇一会立刻要起来继续投
练习。
使用的食材消耗,杨振兴会补贴一部分,剩下的钱都在他们工资里扣出去。
然后再打包自己带回家,要么自己家里消化,要么送给亲戚朋友。
后来还是杨振兴觉得不合适,害怕有背着他倒掉。
所以店里的工作餐,都使用他们练习后的食材,再有剩下的,才会拿回家自己处理。
最重要的是,这么拼命练习,杨振兴完全不上心,从来都不会刻意检查。
有一种彻底放养,任由他们自己生长的架势。
正因为这种不负责的培养方式,才让许多一开始心里嫉妒的,好受不少。
……
没让杨振兴等太久,几乎是第二天早上刚上班的时间,他还在开早会,故宫博物院那边就打来了联系电话。
看样子那边应该跟汤教授打电话联系过了,知道了事真实
。
不然也不会昨天下班之前把材料上去,今天才刚上班就跑过来联系。
更让感到吃惊的是,电话是王鹏接的,告诉了对方现在还在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