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红衣大炮轰他娘(2/2)
六门红衣大炮,是仿英国风帆舰炮的二十四磅舰炮所铸,其
径和重量都要比仿十八磅舰炮的红夷大炮强上许多。
老毕这趟在澳门呆了许久,但也成功完成使命。
他有些自豪的向朱以海介绍着那些炮,148毫米
径,炮弹直径140毫米,炮管长2.9米,全重五千斤。
角四度时,
程可达一千三百五十米,
角抬高到八度时,可及两千二百五十米。而如果在一百米距离上,此二十四磅炮发
的实心炮弹能够击透五英尺厚的橡木。
五英尺,那就是一米五二,这个穿透能力还是非常强的。
“跟鞑子杭州城里的红衣大炮相比呢?”
老毕拿到朱以海提供的
报,很确定的告诉他,杭州清军的火炮应当是仿十八磅舰炮所制,其
径比等都说明,其
能顶多是这二十四磅炮的四分之三。
“其实我认为应当多买些三磅炮等小些的炮,适合野战机动,这些十八磅二十四磅的大炮,实在是太沉重了,难以运输,我从澳门过来,是从海上运输还好,可从钱塘江到这杭州城下,短短一段路可是非常麻烦,八匹马都拉的艰难,还得受地形道路限制,战场上这种炮非常不便。”
“而且一门二十四磅炮,是三十我多门三四磅炮的价格,太贵了。”
老毕给朱以海的报价,是五千两白银一门二十四磅炮,这个价格确实贵了。而老毕还说是他努力争取,让炮厂打折了的,说原本是六千两一门。
不过据朱以海所知,四磅炮,在英国铸造成本顶多五六十两一门,就算二十四磅炮翻个三十倍,那也就两千两一门不到的成本。
但那些红毛鬼,四磅炮都曾经卖过一千两一门,到现在也还敢要价二百两一门,所以他们卖这二十四磅炮六千两一门也确实是正常,老毕能五千两买一门,也没坑朱以海。
可朱以海一次买了二十六门啊,怎么不得个团购价?
要说,其实广东和福建的炮厂,技术水平等各方面,仿铸这些大炮,一点问题都没有了,甚至技术方面更强些。
可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技术是技术,铸造是铸造,真正大批量造的时候,许多老毛病又犯了,官员们克扣材料,铸造管理不到位等等,使的他们的炮合格率不高。
一门炮耗费成本极高,可结果合格率过低,那就没意义。
虽然有试炮合格后才出厂,但大明那种
浮于事,
想着怎么克扣贪污的风气,朱以海确实不愿意拿银子往里砸,宁愿贵点先买点用上,回
再想办法招募工匠等,自己组建炮厂,严抓管理、技术等,提高铸造技术,降低铸造成本,加大铸造效率和产量。
好在十三万两银子,朱以海现在还掏的起。
虽然四磅炮便宜,轻便好机动,但问题是你架三十门四磅炮轰城墙,效果都不如一门二十四磅炮好。
只能说四磅炮利于野战,不利攻城。
对于此时争夺海权的西方几大强国们来说,他们的风帆战舰上几十门上百门的大炮,拼的不仅是炮大
的远,更强调
速。
比如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他们,都注重培养炮手的
练,据说英国舰炮
速能够一分钟一发,是
漫的法国
的两倍。
近战时炮手往往一次发
两三个弹丸,或实心弹加霰弹,以求最大
坏效果。
到了此时,大明和清军都以十八磅舰炮为仿铸目标,这些统称红衣大炮的舰炮,其
能远超早年仿铸的各种佛朗机炮、将军炮、威远炮等,就连使用场景都差不多,用来攻城拔寨。
清军就喜欢用红衣大炮轰城开路,而明军也居然把这些炮放到城墙关楼上守城。
不得不说,玩出花来了。
本来是舰炮,大点重点反正固定在船上,陆战时欧洲
用的都是较小的炮,但明清双方却就是一个劲的往大了造,重不重无所谓,要的就是越大越好。
上次毕方济带来的几百佣兵,个个待遇很好,充当教官,拿的是教官的饷,经常给澳门那边家
写信,吹的天花
坠。
所以这次毕方济在澳门,许多
主动跑去找他,想来给鲁监国
活。
不得不说,欧洲三十年战争,确实造就了一批优秀的老兵,葡萄牙
侵占的澳门,也因为经常要应对明朝、荷兰
、英国
等的威胁,而修炮台建炮厂招佣兵,毕方济很轻松的就招了八百个佣兵。
“需不需要我让
把大炮拉上来,给监国殿下展示一下这此先进的火炮?”
朱以海点
,“先拉一门上来轰一下,回应一下杭州城里的鞑子们。”
24磅炮虽然挺强,但绝不是最先进的,风帆战列舰上还有32磅的,甚至是42磅炮。